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6页 |
1.1 L-肉碱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2 水产动物L-肉碱的来源及代谢途径 | 第12-14页 |
1.2.1 L-肉碱的自身合成 | 第12-13页 |
1.2.2 L肉碱的体外合成 | 第13页 |
1.2.3 L-肉碱的代谢途径 | 第13-14页 |
1.3 L-肉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4-18页 |
1.3.1 L-肉碱的主要生理功能 | 第14-15页 |
1.3.2 L-肉碱在畜禽及水产上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1.3.3 L-肉碱适宜用量及安全性 | 第17-18页 |
1.4 L-肉碱的检测方法 | 第18-22页 |
1.4.1 色谱法 | 第19-20页 |
1.4.2 生物法 | 第20-21页 |
1.4.3 化学比色法 | 第21页 |
1.4.4 酶法 | 第21页 |
1.4.5 光谱法 | 第21-22页 |
1.4.6 质谱法 | 第22页 |
1.5 药代动力学概述 | 第22-25页 |
1.5.1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水产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2 影响水产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机体因素 | 第23-24页 |
1.5.3 肉碱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L-肉碱方法的建立 | 第26-4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2.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6-27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5 衍生试剂及衍生方法的确定 | 第29页 |
2.2.6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2.2.7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页 |
2.2.8 检测限 | 第30-31页 |
2.2.9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 第31页 |
2.2.10 样品稳定性 | 第3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1-40页 |
2.3.1 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2.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2-35页 |
2.3.3 衍生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2.3.4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2.3.5 方法学上的验证 | 第37-40页 |
2.4 讨论 | 第40-43页 |
2.4.1 衍生试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2.4.2 L-肉碱的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41页 |
2.4.3 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2.4.4 回收率 | 第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L-肉碱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 第44-57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3.2.1 实验对象及其饲养管理 | 第45页 |
3.2.2 溶液的配置 | 第45页 |
3.2.3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2.5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3.2.6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3.3.1 不同剂量肉碱在吉富罗非鱼血浆中浓度变化情况 | 第47-48页 |
3.3.2 不同剂量的肉碱在罗非鱼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的比较 | 第48-49页 |
3.3.3 肉碱在不同规格吉富罗非鱼血浆中浓度变化情况 | 第49-51页 |
3.3.4 肉碱在不同规格罗非鱼血浆中药代动力学规律的比较 | 第51页 |
3.4 讨论 | 第51-55页 |
3.4.1 L肉碱在罗非鱼药代动力学模型 | 第51-52页 |
3.4.2 几种常用给药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 第52-53页 |
3.4.3 肉碱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53-54页 |
3.4.4 消除曲线上多峰现象的探讨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