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毛花猕猴桃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毛花猕猴桃育种进展 | 第10页 |
1.1.2 毛花猕猴桃营养物质研究 | 第10-11页 |
1.1.3 毛花猕猴桃利用价值 | 第11页 |
1.2 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植物酚类物质结构与分类 | 第11-14页 |
1.2.2 植物酚类物质功能特性 | 第14页 |
1.2.3 植物酚类物质应用研究 | 第14页 |
1.3 猕猴桃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猕猴桃酚类物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猕猴桃酚类物质的组成 | 第15页 |
1.3.3 猕猴桃酚类物质的功能特性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毛花猕猴桃总酚的提取工艺 | 第17-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17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2.2.1 酚类物质提取 | 第17页 |
2.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17页 |
2.2.3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4 总酚提取条件确定 | 第18-19页 |
2.2.4.1 有机溶剂种类及浓度选择 | 第18页 |
2.2.4.2 提取温度的选择 | 第18页 |
2.2.4.3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18页 |
2.2.4.4 料液比的选择 | 第18页 |
2.2.4.5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2.3.1 单因素实验 | 第19-23页 |
2.3.1.1 不同溶剂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1.2 不同丙酮浓度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1.3 不同提取温度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1页 |
2.3.1.4 不同提取时间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1.5 不同液料比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提取条件优化 | 第23-27页 |
2.3.2.1 响应面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 第23页 |
2.3.2.2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2.3 响应面曲面图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2.3.2.4 最优条件确定及结果验证 | 第26-27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赣猕6号'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相关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28-4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28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3.2.1 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 第28页 |
3.2.2 主要活性物质测定 | 第28-29页 |
3.2.2.1 总酚含量测定 | 第28页 |
3.2.2.2 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3.2.3 相关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3.2.3.1 FRAR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9页 |
3.2.3.2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29页 |
3.2.3.3 ·OH~-清除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3.2.3.4 ·O_2~-清除率的测定 | 第30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3.3.1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3.2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3.3.3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种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3-37页 |
3.3.3.1 猕猴桃果实FRAR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3.3.3.2 猕猴桃果实清除DPPH自由基(DPPH·)能力的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3.3.3.3 猕猴桃果实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动态变化 | 第35-36页 |
3.3.3.4 猕猴桃果实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能力的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3.3.4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系数 | 第37-38页 |
3.3.5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系数 | 第38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赣猕6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相关组分含量测定与分析 | 第40-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40页 |
4.1.2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2.1 样品提取液制备 | 第40页 |
4.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41页 |
4.2.3 猕猴桃多酚的检测条件 | 第41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4.3.1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没食子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4.3.2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儿茶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4.3.3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4-45页 |
4.3.4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儿茶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5-46页 |
4.3.5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咖啡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4.3.6 猕猴桃动态发育过程中香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4.3.7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4.3.8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阿魏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4.3.9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50-51页 |
4.3.10 三种猕猴桃成熟期酚类物质组分含量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缩略词表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