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面花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以子洲面花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子洲面花的起源与演变原因 | 第14-24页 |
2.1 子洲面花的起源 | 第14-17页 |
2.2 子洲面花演变的主要原因 | 第17-20页 |
2.2.1 农耕文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2 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 | 第18-20页 |
2.3 子洲面花的制作方法 | 第20-24页 |
第3章 子洲面花的礼俗分类和文化意蕴 | 第24-32页 |
3.1 子洲面花的礼俗分类 | 第24-26页 |
3.1.1 婚姻习俗 | 第24-25页 |
3.1.2 节日习俗 | 第25-26页 |
3.1.3 丧寿习俗 | 第26页 |
3.2 子洲面花积淀的文化意蕴 | 第26-32页 |
3.2.1 子推馍积淀的文化意蕴 | 第26-27页 |
3.2.2 抓髻面花积淀的文化意蕴 | 第27-28页 |
3.2.3 双鱼面花积淀的文化意蕴 | 第28-29页 |
3.2.4 老虎面花积淀的文化意蕴 | 第29-32页 |
第4章 子洲面花的艺术形态分析 | 第32-44页 |
4.1 子洲面花的造型特征分析 | 第32-40页 |
4.1.1 动物面花的造型特征分析 | 第32-36页 |
4.1.2 植物面花的造型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4.1.3 物体面花的造型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4.2 子洲面花的色彩分析 | 第40-42页 |
4.2.1 子洲面花施色的方式 | 第40-41页 |
4.2.2 子洲面花的色彩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插画《拾遗》对子洲面花相关元素的提取 | 第44-46页 |
5.1 对子洲面花艺术形态的提取 | 第44页 |
5.2 对子洲面花礼俗用途的提取 | 第44-45页 |
5.3 对子洲面花文化意蕴的提取 | 第45页 |
5.4 对子洲面花制作方法的提取 | 第45-46页 |
第6章 子洲面花在插画《拾遗》中的应用实践 | 第46-60页 |
6.1 笔者的创作初衷 | 第46页 |
6.2 插画《拾遗》的创作背景 | 第46-48页 |
6.3 水彩手绘插画《拾遗》创作实践 | 第48-51页 |
6.4 水彩手绘插画《拾遗》的部分实践作品展示 | 第51-57页 |
6.5 插画作品《拾遗》实践总结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