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高登及其《东溪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前言第10页
第一部分 高登及其《东溪集》第10-36页
 第一章 高登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历史定位及著作版本概况第10-19页
  一、时代背景第11-12页
  二、高登的生平第12-14页
   1、少年孤贫却志坚第12页
   2、救国难直指时弊第12-13页
   3、官虽微而勇作为第13-14页
   4、遭贬潦倒亦无悔第14页
  三、高登的历史定位第14-17页
   1、国难当头,引领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第15-16页
   2、地方理学的开山之祖第16-17页
  四、《东溪集》版本源流概述第17-19页
   1、高登《东溪集》卷数考辨第17-18页
   2、现存高登《东溪集》仅有两卷第18-19页
 第二章 高登诗研究第19-25页
  一、诗歌内容分析第19-22页
   1、离别之歌第20页
   2、思念之情第20页
   3、节日之慨第20-21页
   4、清贫生活中对接济者的感激之情第21页
   5、感悟人生的抒怀之作第21-22页
   6、仕途不得意时萌生的隐逸情绪第22页
  二、忧国忧民的情怀第22-23页
   1、高登一心为国第23页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无奈第23页
  三、“以文为诗”的艺术特点第23-25页
 第三章 高登词研究第25-31页
  一、高登词的思想内容第25-29页
   1、羁旅行役、壮志未酬的失意、落魄第25-27页
   2、凄苦生活中的意外之喜第27-28页
   3、洞察世事后的安然、淡泊、洒脱第28-29页
  二、高登词的艺术特色第29-31页
   1、清冷意象构造凄凉之境第29-30页
   2、议论之词直抒胸中不平第30-31页
 第四章 高登文研究第31-36页
  一、文章分类第31-33页
  二、文章的思想内容第33-36页
   1、忠第33-34页
   2、义第34-35页
   3、孝第35-36页
第二部分 《东溪集》校注第36-94页
 凡例第36-37页
 高登诗校注第37-53页
  还山招陈希韩第37-38页
  偕学子游都峤第38-39页
  归途叹第39-40页
  自叹第40-41页
  思归第41页
  似春阁第41页
  留别第41-42页
  冒寒行风雨有感第42页
  陈少阳赠官第42-44页
  杜门第44页
  七夕第44页
  梦游故山第44-45页
  送元大第45页
  辞馈金第45-46页
  水涨谢邑宰送米第46页
  中秋对月第46-47页
  临别示子第47页
  乞米第47-48页
  觅蠹椽第48页
  小源欲归第48-49页
  立冬道中第49页
  言怀第49-50页
  九日第50页
  病中杂兴第50-51页
  上元第51-52页
  除日忆扶持振拂第52-53页
 高登词校注第53-59页
  多丽第53-54页
  阮郎归第54页
  蓦山溪第54-55页
  行香子第55-56页
  渔家傲第56页
  好事近黄义卿画带霜竹第56页
  好事近再和饯别第56-57页
  好事近又和纪别第57页
  浪淘沙第57-58页
  西江月第58页
  南歌子第58-59页
 高登文校注第59-94页
  上渊圣皇帝第一书第59-63页
  上渊圣皇帝第二书第63-65页
  上渊圣皇帝第三书第65-66页
  上渊圣皇帝第四书第66-68页
  上渊圣皇帝第五书第68-70页
  上高宗皇帝书(绍兴八年)第70-72页
  时议六篇 并序第72页
  蔽主上第72-73页
  蔽主下第73页
  蠹国上第73-74页
  蠹国下第74-75页
  害民上第75页
  害民下第75-76页
  上乞纳官赎罪归葬亲书第76-77页
  上当道远小人书第77-78页
  上当道选幕客书第78页
  谢贺州张守启启第78-79页
  谢李察赖贤哲寀第79-80页
  忠辨第80-81页
  穷论第81-82页
  春秋桓公不书王说第82页
  三贤守不贡献说第82-83页
  封禅说第83页
  尧不去四凶说第83页
  史记汤祝网说第83-84页
  史记叙教熊罴貔貅貙虎以战事说第84页
  戴慥名字说第84-85页
  命诸子名字说第85页
  象州贤乐堂记绍兴十五年冬第85-86页
  古县学记第86-87页
  言箴第87-88页
  容州索告敕第88页
  郫筒铭第88页
  祖云翼思诚斋铭第88-89页
  慎独斋铭第89页
  李生希颜斋铭第89-90页
  朱黄双砚铭第90页
  遗诸子砚铭第90页
  行砚铭第90页
  绍兴甲子得郑公介夫砚铭第90-91页
  埋铭第91页
  东坡像赞第91页
  洗仁杰为祖云翼写真赞第91页
  邹正言像赞第91-92页
  自写真赞一第92页
  自写真赞二第92页
  方竹杖赞第92-93页
  深衣铭第93-94页
结语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附录一第97-100页
附录二第100-106页
附录三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时代经典名著翻拍的问题--以四大名著新版电视剧为例
下一篇: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