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智慧城市排水管网(内涝)云服务系统设计及监测点优化布置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城市内涝监控系统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基于SCADA的城市内涝监控预警系统第12页
        1.2.2 基于ArcGIS的城市内涝监控预警系统第12-14页
    1.3 内涝监测点布置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课题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及内容安排第15-17页
        1.4.1 本课题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第15页
        1.4.2 论文内容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智慧城市排水管网(内涝)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7-30页
    2.1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监测系统需求分析第17-19页
        2.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17-18页
        2.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第18-19页
    2.2 系统总体架构第19页
    2.3 系统主要功能第19-25页
        2.3.1 移动终端第20-21页
        2.3.2 中心网站功能第21-25页
    2.4 系统各部分技术方案第25-29页
        2.4.1 物联网测控终端第25-26页
        2.4.2 通讯网络第26-27页
        2.4.3 WiFi通讯第27页
        2.4.4 ZigBee+GPRS-DTU通讯第27-28页
        2.4.5 GPRS-DTU通讯第28-29页
        2.4.6 信息服务终端与云服务中心网络通讯结构第29页
    2.5 云服务中心第29页
    2.6 结论第29-30页
第三章 智慧城市排水管网(内涝)云服务系统测试第30-37页
    3.1 实验室产品设备展示第30-31页
    3.2 实验室排水管网模拟系统工作原理第31-32页
    3.3 实验室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测试第32-36页
        3.3.1 系统实时性测试第32页
        3.3.2 系统稳定性测试第32-33页
        3.3.3 网络通讯能力测试第33页
        3.3.4 WiFi通讯距离测试第33-34页
        3.3.5 ZigBee通讯距离测试第34-35页
        3.3.6 网络恢复能力测试第35页
        3.3.7 系统准确性测试第35-36页
        3.3.8 手机终端测试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直接模糊聚类和改进K-means算法的城市内涝监测点优化布置第37-61页
    4.1 聚类方法概述第37-38页
    4.2 内涝监测点布设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4.3 监测点优化布置聚类目标第39页
    4.4 聚类分析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对象距离测度第39-42页
        4.4.1 聚类常用数据结构第39-40页
        4.4.2 聚类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40-41页
        4.4.3 聚类分析中数据相似性问题第41-42页
    4.5 基于直接模糊聚类的监测点优化聚类第42-49页
        4.5.1 直接模糊聚类算法基本步骤第42页
        4.5.2 基于直接模糊聚类算法监测点优化布置第42-49页
    4.6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和欧式贴进度的监测点优化布置第49-55页
        4.6.1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第49-50页
        4.6.2 内涝监测点数据第50-55页
    4.7 基于模糊直接聚类与基于K-means算法监测点优化布置模型对比分析第55-56页
        4.7.1 基于模糊直接聚类与基于K-means算法监测点对比第55-56页
    4.8 不同监测点差异性分析第56-58页
    4.9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第58-59页
    4.10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编码视频在信息隐藏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内容中心网络中基于协同缓存和链路速率动态适应的能耗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