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钴化合物/碳复合阴极的制备及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第10-13页
        1.2.1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概述第10-11页
        1.2.2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第11-12页
        1.2.3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应用前景第12-13页
    1.3 碳材料阴极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传统碳材料阴极第13-14页
        1.3.2 新型碳材料阴极第14-15页
        1.3.3 生物质碳材料第15-16页
    1.4 钴化合物纳米材料第16-18页
        1.4.1 钴氧化物第16-17页
        1.4.2 钴硫化物第17-18页
        1.4.3 其他含钴化合物第18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8-20页
        1.5.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5.2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0-28页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设备第20-22页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20-21页
        2.1.2 实验设备第21-22页
    2.2 材料表征方法第22-24页
        2.2.1 表观形貌分析第22页
        2.2.2 晶相结构分析第22-23页
        2.2.3 元素价态分析第23页
        2.2.4 表面组成分析第23页
        2.2.5 比表面积分析第23页
        2.2.6 电化学分析第23-24页
    2.3 复合物阴极的制备第24-25页
    2.4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25-28页
        2.4.1 反应装置第25-26页
        2.4.2 实验分析方法第26-28页
第3章 Co_3O_4/PC复合阴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8-50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Co_3O_4/PC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3.2.1 多孔碳的制备第28-29页
        3.2.2 Co_3O_4/PC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9页
    3.3 Co_3O_4/PC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9-32页
        3.3.1 Co_3O_4比例的优化第29-30页
        3.3.2 煅烧温度的影响第30-32页
    3.4 Co_2O_4/PC复合材料的表征第32-39页
        3.4.1 表观形貌分析第32-33页
        3.4.2 晶相结构分析第33-34页
        3.4.3 元素价态分析第34-35页
        3.4.4 表面组成分析第35-36页
        3.4.5 比表面积分析第36-38页
        3.4.6 电化学分析第38-39页
    3.5 电催化反应条件的优选第39-43页
        3.5.1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39-40页
        3.5.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3.5.3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1-42页
        3.5.4 溶液初始pH的影响第42-43页
    3.6 电化学降解头孢他啶第43-44页
    3.7 电催化机理分析第44-48页
    3.8 Co_3O_4/PC复合电极的可重复利用性研究第48-49页
    3.9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Co_9S_8/PGC复合阴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0-7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Co_9S_8/PG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优选第50-51页
    4.3 Co_9S-8/PGC复合材料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1-53页
        4.3.1 碳钴比例的优化第51-52页
        4.3.2 碳化温度的影响第52-53页
    4.4 Co_9S_8/PGC复合材料的表征第53-61页
        4.4.1 表观形貌分析第53-54页
        4.4.2 晶相结构分析第54-55页
        4.4.3 元素价态分析第55-58页
        4.4.4 表面组成分析第58页
        4.4.5 比表面积分析第58-60页
        4.4.6 电化学分析第60-61页
    4.5 电催化反应条件的优选第61-65页
        4.5.1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61-62页
        4.5.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4.5.3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第63-64页
        4.5.4 溶液初始pH的影响第64-65页
    4.6 电化学降解头孢他啶第65-66页
    4.7 电催化机理分析第66-70页
    4.8 Co_9S_8/PGC复合电极的可重复利用性研究第70-71页
    4.9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pan/Tween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固定化脂肪酶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对新兴污染物二甲双胍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