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可行性分析 | 第17页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1 区位理论 | 第18-20页 |
2.1.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2.2.1 农业生产布局 | 第21页 |
2.2.2 农作物生产布局变迁的研究 | 第21-23页 |
2.2.3 农作物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2.4 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的研究 | 第24页 |
2.2.5 文献述评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辽宁省玉米生产布局变动解析 | 第26-36页 |
3.1 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的时间变动趋势 | 第26-28页 |
3.1.1 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的时间变迁 | 第27页 |
3.1.2 各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时间变迁 | 第27-28页 |
3.2 辽宁省玉米种植的空间变迁趋势 | 第28-31页 |
3.2.1 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的空间变动 | 第29页 |
3.2.2 各个地区玉米种植的空间变动 | 第29-31页 |
3.3 玉米生产不同产区比较优势及其变化 | 第31-35页 |
3.3.1 玉米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方法 | 第31-32页 |
3.3.2 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影响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6-50页 |
4.1 资源因素 | 第36-41页 |
4.1.1 耕地资源 | 第36-37页 |
4.1.2 水利情况 | 第37-40页 |
4.1.3 化肥使用情况 | 第40-41页 |
4.2 经济因素 | 第41-44页 |
4.2.1 非农就业机会 | 第41-43页 |
4.2.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第43-44页 |
4.3 市场因素 | 第44-46页 |
4.4 技术因素 | 第46-47页 |
4.5 政策因素 | 第47-50页 |
4.5.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第47-48页 |
4.5.2 粮食补贴政策 | 第48页 |
4.5.3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0-57页 |
5.1 变量的理论假设和变量设置 | 第50-52页 |
5.1.1 理论假设 | 第50-51页 |
5.1.2 变量设置 | 第51-52页 |
5.2 计量模型构建 | 第52-53页 |
5.2.1 理论模型 | 第52-53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53页 |
5.3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6.2.1 重视玉米生产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 | 第58-59页 |
6.2.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 第59页 |
6.2.3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