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乱世珍珠,盛世余晖——创作背景、创作动机比较 | 第15-30页 |
第一节 动荡战乱中的六朝 | 第15-21页 |
第二节 繁荣余晖中的大清 | 第21-25页 |
第三节 纪昀与六朝作者创作动机比较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纪昀对六朝前贤的接受 | 第27-28页 |
第五节 借“影响的焦虑”解读纪昀的创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采掇异闻,时作笔记——题材比较 | 第30-61页 |
第一节 博物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神鬼狐 | 第32-41页 |
第三节 世事 | 第41-44页 |
第四节 梦境 | 第44-48页 |
第五节 幽冥 | 第48-52页 |
第六节 宗教 | 第52-58页 |
第七节 官场 | 第58-61页 |
第三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主题比较 | 第61-76页 |
第一节 因果报应 | 第61-66页 |
第二节 情缘主题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复仇主题 | 第69-76页 |
第四章 追踪晋宋,纪事存朴——叙事艺术比较 | 第76-87页 |
第一节 叙事视角 | 第76-82页 |
第二节 叙事时间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叙事结构 | 第84-87页 |
第五章 人生百态,俶诡奇谲——人物形象比较 | 第87-93页 |
第一节 人物类型及其分析 | 第87-92页 |
第二节 人物形象艺术探赜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志人志怪,文言流长——语言艺术比较 | 第93-98页 |
第一节 语言方面的共同之处 | 第94-96页 |
第二节 语言方面的差异 | 第96-98页 |
结语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