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微胶囊简述 | 第12-17页 |
1.2.1 微胶囊技术概述 | 第12页 |
1.2.2 微胶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2.3.1 原位聚合法 | 第14-15页 |
1.2.3.2 界面聚合法 | 第15页 |
1.2.3.3 乳液聚合法 | 第15-16页 |
1.2.3.4 自组装技术 | 第16-17页 |
1.3 微胶囊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1 军事领域的应用 | 第17页 |
1.3.2 建筑领域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3 纺织领域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正十四醇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2.2.1 试剂 | 第20-21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2.3 正十四醇微胶囊的制备 | 第21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21-22页 |
2.2.4.1 粒径测试 | 第21-22页 |
2.2.4.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 | 第22页 |
2.2.4.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2页 |
2.2.4.4 热重(TG)分析 | 第22页 |
2.2.4.5 红外(FTIR)表征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2页 |
2.3.1 正十四醇相变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选 | 第22-30页 |
2.3.1.1 乳化剂种类的优选 | 第22-24页 |
2.3.1.2 乳化剂用量的优选 | 第24-27页 |
2.3.1.3 引发剂种类的优选 | 第27-29页 |
2.3.1.4 芯壁比优选 | 第29-30页 |
2.3.2 正十四醇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和形貌 | 第30页 |
2.3.3 正十四醇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 | 第30-32页 |
2.3.4 正十四醇微胶囊的红外光谱 | 第32页 |
2.4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月桂酸-硬脂酸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试剂 | 第34-35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3.2.3 二元相变材料的复配及其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3.2.3.1 二元相变材料的复配 | 第35页 |
3.2.3.2 二元相变材料的热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3.2.4 月桂酸-硬脂酸微胶囊的制备 | 第36页 |
3.2.5 测试与表征 | 第36-37页 |
3.2.5.1 粒径测试 | 第36页 |
3.2.5.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 | 第36页 |
3.2.5.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6页 |
3.2.5.4 热重(TG)分析 | 第36页 |
3.2.5.5 红外(FTIR)表征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二元相变材料的热性能研究 | 第37-43页 |
3.3.1.1 正十四醇-正癸酸的热性能 | 第37-38页 |
3.3.1.2 正十四醇-月桂酸的热性能 | 第38-39页 |
3.3.1.3 正十四醇-硬脂酸的热性能 | 第39-40页 |
3.3.1.4 正十四醇-石蜡的热性能 | 第40-41页 |
3.3.1.5 月桂酸-硬脂酸的热性能 | 第41-43页 |
3.3.2 二元相变材料的优选 | 第43-44页 |
3.3.3 月桂酸-硬脂酸微胶囊的粒径和形貌 | 第44页 |
3.3.4 月桂酸-硬脂酸微胶囊的热性能 | 第44-46页 |
3.3.5 月桂酸-硬脂酸微胶囊的红外光谱 | 第46页 |
3.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蓄热调温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48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4.2.3 蓄热调温棉织物的制备 | 第49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49-50页 |
4.2.4.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9页 |
4.2.4.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49页 |
4.2.4.3 热红外成像测试 | 第49页 |
4.2.4.4 调温棉织物的降温曲线测试 | 第49-50页 |
4.2.4.5 调温棉织物的手感测试 | 第50页 |
4.2.4.6 调温棉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4.3.1 调温棉织物的表面形貌 | 第50-51页 |
4.3.2 调温棉织物的储能性能研究 | 第51-52页 |
4.3.3 调温棉织物的调温性能研究 | 第52-54页 |
4.3.3.1 调温棉织物的热红外成像图 | 第52-53页 |
4.3.3.2 调温棉织物的降温曲线 | 第53-54页 |
4.3.4 调温棉织物的手感和透气性 | 第54页 |
4.3.5 调温棉织物的耐水洗牢度 | 第54-55页 |
4.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