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1.4.3 综合归纳法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廉政文化的界定 | 第17-25页 |
2.1 廉政文化的含义 | 第17-18页 |
2.2 廉政文化的特征 | 第18-21页 |
2.2.1 时代性 | 第18-19页 |
2.2.2 先进性 | 第19页 |
2.2.3 政治性 | 第19-20页 |
2.2.4 群众性 | 第20页 |
2.2.5 民族性 | 第20-21页 |
2.3 廉政文化的功能 | 第21-23页 |
2.3.1 导向功能 | 第21页 |
2.3.2 监督功能 | 第21-22页 |
2.3.3 批判功能 | 第22-23页 |
2.3.4 教化功能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 第25-35页 |
3.1 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3.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廉政文化思想 | 第25-26页 |
3.1.2 西方廉政文化理论 | 第26-28页 |
3.1.3 中国廉政文化思想 | 第28-31页 |
3.2 新时期加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31-33页 |
3.2.1 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 第31页 |
3.2.2 铲除腐败文化的需要 | 第31-32页 |
3.2.3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 | 第32页 |
3.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5-43页 |
4.1 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35-36页 |
4.2 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2.1 思想认识偏差 | 第36-37页 |
4.2.2 内容形式单一 | 第37-38页 |
4.2.3 系统规划欠缺 | 第38-39页 |
4.3 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1页 |
4.3.1 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39页 |
4.3.2 建设思路的局限 | 第39-40页 |
4.3.3 廉政制度不完善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新时期加强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第43-57页 |
5.1 借鉴国外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式 | 第43-45页 |
5.2 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导和观念教育 | 第45-49页 |
5.2.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 | 第45-46页 |
5.2.2 加强党政干部的从政道德和纪律规矩教育 | 第46-47页 |
5.2.3 构建完整的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 第47-49页 |
5.3 丰富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内容形式和传播载体 | 第49-51页 |
5.3.1 重视古为今用 | 第49-50页 |
5.3.2 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 | 第50页 |
5.3.3 创新廉政文化的各种载体 | 第50-51页 |
5.4 完善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 | 第51-55页 |
5.4.1 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 第51-52页 |
5.4.2 强化廉政监督机制 | 第52-54页 |
5.4.3 深入廉政法治建设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