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言:问题的引入 | 第8-12页 |
1.1 诉讼法学发展对电子数据研究的新需要 | 第8-10页 |
1.2 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 | 第10-12页 |
2 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2.1 电子数据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 互联网时代电子数据较之传统证据的新特征 | 第13-18页 |
2.2.1 互联网电子数据的客观性 | 第14-15页 |
2.2.2 互联网电子数据的关联性 | 第15页 |
2.2.3 互联网电子数据的合法性 | 第15-16页 |
2.2.4 互联网电子数据的直接证明力 | 第16-18页 |
3 关于电子数据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18-33页 |
3.1 研究方法概述 | 第18-19页 |
3.2 案例数据分析 | 第19-33页 |
3.2.1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的时间分布 | 第19-20页 |
3.2.2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的具体形式 | 第20-23页 |
3.2.3 电子数据的使用情况 | 第23-24页 |
3.2.4 电子数据的呈现形式 | 第24-27页 |
3.2.5 新刑诉法实施前后电子数据司法应用的对比 | 第27-29页 |
3.2.6 新刑诉法实施后电子数据独立地位的司法维护 | 第29-30页 |
3.2.7 电子数据的庭审争议 | 第30-31页 |
3.2.8 电子数据的争议类型 | 第31-33页 |
4 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困境 | 第33-44页 |
4.1 电子数据的取证 | 第33-37页 |
4.1.1 电子数据取证主体不合要求 | 第33-35页 |
4.1.2 电子数据取证程序不合规范 | 第35页 |
4.1.3 电子数据原件认定困难 | 第35-37页 |
4.2 电子数据的庭审质证 | 第37-41页 |
4.2.1 对电子数据缺乏认识,有效质证少 | 第37-38页 |
4.2.2 对抗式庭审构建任重道远 | 第38-39页 |
4.2.3 电子数据直接证明力偏弱 | 第39-40页 |
4.2.4 电子数据鉴定制度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4.3 电子数据的认证 | 第41-44页 |
5 完善电子数据证据制度的建议 | 第44-51页 |
5.1 规范电子数据取证过程 | 第44-45页 |
5.2 明确电子数据原件问题 | 第45-46页 |
5.3 推动电子数据质证实质化 | 第46-47页 |
5.4 明晰电子数据审查规则 | 第47-48页 |
5.5 完善电子数据认定环节 | 第48-51页 |
5.5.1 强化法官对电子数据的认识 | 第48页 |
5.5.2 准确定义电子数据内涵及外延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