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预期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问题概述 | 第17-27页 |
2.1 基于位置服务的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2.1.1 基于位置服务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基于位置服务的特点及应用 | 第18-19页 |
2.1.3 基于位置服务的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2.2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 | 第20-22页 |
2.2.1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界定 | 第20-21页 |
2.2.2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特征 | 第21-22页 |
2.3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 第22-25页 |
2.3.1 用户对个人隐私信息所拥有的权利 | 第22-23页 |
2.3.2 商家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应具备的责任 | 第23-24页 |
2.3.3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技术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 第27-41页 |
3.1 应用在线抓取数据和问卷调查法分析现状 | 第27-36页 |
3.1.1 问题与假设 | 第27-29页 |
3.1.2 在线数据抓取与分析 | 第29-31页 |
3.1.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3.2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案例描述 | 第37-38页 |
3.2.2 案例总结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原因和途径 | 第41-50页 |
4.1 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原因 | 第41-44页 |
4.1.1 基于位置服务的开放性 | 第41-42页 |
4.1.2 用户风险意识薄弱 | 第42页 |
4.1.3 服务提供商的盈利需求 | 第42-43页 |
4.1.4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法律不完善 | 第43-44页 |
4.2 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途径 | 第44-47页 |
4.2.1 用户主动发布定位 | 第44页 |
4.2.2 应用软件进行位置服务请求 | 第44-45页 |
4.2.3 第三方泄露位置信息 | 第45-46页 |
4.2.4 操作系统权限易获取 | 第46-47页 |
4.3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泄露产生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1 用户的位置点直接泄露 | 第47-48页 |
4.3.2 用户习惯信息被推断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策略 | 第50-61页 |
5.1 用户角度 | 第50-53页 |
5.1.1 定时关闭个人地理位置服务 | 第50-51页 |
5.1.2 识别山寨软件及盗取个人信息的骗术 | 第51-52页 |
5.1.3 增强操作系统隐私保护性能 | 第52-53页 |
5.2 商家角度 | 第53-55页 |
5.2.1 制定LBS行业自律规则 | 第53-54页 |
5.2.2 提供用户自定义的位置隐私保护策略 | 第54-55页 |
5.3 立法角度 | 第55-57页 |
5.3.1 进一步细化位置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规则 | 第55-57页 |
5.3.2 进一步明确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 第57页 |
5.4 技术角度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