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立项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级配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1.3.2 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分析 | 第15-16页 |
1.3.3 级配曲线形态与骨架间隙率的关系规律研究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思路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1.4.2 技术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19-55页 |
2.1 筛分试验 | 第19页 |
2.2 密度试验 | 第19-21页 |
2.3 振实试验 | 第21-28页 |
2.3.1 级配粗集料分档与试验工艺选择 | 第21-22页 |
2.3.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2-27页 |
2.3.3 振实试验工艺 | 第27-28页 |
2.4 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建立 | 第28-30页 |
2.4.1 AC-20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2.4.2 AC-25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2.5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著性检验 | 第30-46页 |
2.5.1 AC-20级配粗集料情形 | 第30-37页 |
2.5.2 AC-25级配粗集料情形 | 第37-46页 |
2.6 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分析 | 第46-48页 |
2.6.1 模型AC-20 | 第46-47页 |
2.6.3 模型AC-25 | 第47-48页 |
2.7 模型最优值计算 | 第48-53页 |
2.7.1 模型AC-20 | 第48-50页 |
2.7.2 模型AC-25 | 第50-5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形成规律分析 | 第55-69页 |
3.1 级配曲线坐标系与最大理论密度线方程 | 第55-58页 |
3.1.1 级配曲线坐标系 | 第55页 |
3.1.2 最大理论密度线及其方程 | 第55-58页 |
3.2 新级配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 | 第58-59页 |
3.2.1 AC-20模型新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 | 第58页 |
3.2.2 AC-25模型新坐标系中的级配粗集料级配曲线 | 第58-59页 |
3.3 模型揭示的骨架间隙率规律与分析 | 第59-68页 |
3.3.1 AC-20典型特征级配曲线设计 | 第59-62页 |
3.3.2 AC-25典型特征级配曲线设计 | 第62-66页 |
3.3.3 级配曲线形态与骨架间隙率的大小关系 | 第66-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级配曲线形态与最大理论密度线的关系研究 | 第69-81页 |
4.1 与MTDL不同交点的S形曲线具有的VCA大小规律 | 第69-74页 |
4.1.1 正向S形曲线的VCA大小规律 | 第69-72页 |
4.1.2 反向S形曲线的VCA大小规律 | 第72-74页 |
4.2 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 | 第74-79页 |
4.2.1 AC-20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 | 第75-77页 |
4.2.2 AC-25距离最大密度线不同的曲线的VCA大小关系 | 第77-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1-83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创新点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