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1.1.1 自动重传请求 | 第13-15页 |
1.1.2 前向纠错码 | 第15-16页 |
1.1.3 喷泉码的提出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2.1 喷泉码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2 喷泉码应用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数字喷泉编码理论分析及算法比较 | 第30-53页 |
2.1 常见信道模型 | 第30-33页 |
2.2 L码 | 第33-40页 |
2.2.1 LT码编译码算法 | 第33-35页 |
2.2.2 LT码度分布 | 第35-36页 |
2.2.3 LT码与或树渐进误码率分析 | 第36-40页 |
2.3 反馈机制喷泉码 | 第40-47页 |
2.3.1 基于译码成功分组数目的反馈机制喷泉码 | 第41-42页 |
2.3.2 基于译码成功分组位置的反馈机制喷泉码 | 第42-45页 |
2.3.3 基于交替信息的反馈机制喷泉码 | 第45-47页 |
2.4 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 | 第47-52页 |
2.4.1 权重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 | 第47-50页 |
2.4.2 单反馈机制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 | 第50-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基于变量节点度和校验节点度联合设计的Online喷泉码 | 第53-70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传统Online喷泉码 | 第54-57页 |
3.3 基于变量节点度和校验节点度联合设计的Online喷泉码 | 第57-63页 |
3.3.1 传统Online喷泉码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3.3.2 算法原理 | 第59-62页 |
3.3.3 冗余度上限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3.4.1 译码冗余度 | 第63-65页 |
3.4.2 复杂度 | 第65-66页 |
3.4.3 反馈开销 | 第66-68页 |
3.4.4 中间解码性能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AWGN信道中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 | 第70-93页 |
4.1 引言 | 第70-72页 |
4.2 扩展窗喷泉码 | 第72-75页 |
4.2.1 算法原理 | 第72-73页 |
4.2.2 二进制删除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分析 | 第73-75页 |
4.3 AWGN信道中基于规则变量节点度与扩展窗喷泉码的不等差错保护算法 | 第75-86页 |
4.3.1 扩展窗喷泉码在AWGN信道下的错误平层性能分析 | 第75-79页 |
4.3.2 算法原理 | 第79-80页 |
4.3.3 误码率下限分析 | 第80-82页 |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2-86页 |
4.4 基于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的图像传输方案 | 第86-92页 |
4.4.1 图像传输系统框图 | 第86-88页 |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8-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喷泉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可靠数据传输应用 | 第93-112页 |
5.1 引言 | 第93-95页 |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喷泉码的网络编码方案 | 第95-101页 |
5.2.1 网络编码 | 第95-97页 |
5.2.2 基于喷泉码的网络编码 | 第97-99页 |
5.2.3 基于UEP喷泉码的网络编码 | 第99-101页 |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反馈机制UEP喷泉码的网络编码方案 | 第101-111页 |
5.3.1 算法原理 | 第102-105页 |
5.3.2 冗余度上限分析 | 第105-106页 |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2-11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