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3-14页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文献查询法 | 第14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四、定量研究法 | 第14页 |
五、定性研究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旅游形象研究 | 第16-19页 |
一、国外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二、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旅游形象屏蔽研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旅游公平发展研究 | 第20-21页 |
一、旅游环境公平研究 | 第20页 |
二、平衡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三、旅游权利论 | 第21页 |
第四节 旅游扶贫研究 | 第21-23页 |
一、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二、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空间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理论 | 第24-25页 |
一、空间扩散理论 | 第24页 |
二、空间认知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公平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五节 旅游形象理论 | 第27-30页 |
一、旅游形象感知理论 | 第27-28页 |
二、旅游形象屏蔽理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旅游形象屏蔽与旅游公平发展关系研究 | 第30-34页 |
第一节 认知屏蔽导致形象感知不公平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利益屏蔽导致投入机会不公平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吸引力屏蔽导致消费决策不公平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旅游形象屏蔽强度测算方法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旅游形象屏蔽下的云南贫困藏区旅游发展案例研究 | 第34-61页 |
第一节 云南贫困藏区贫困现状 | 第34-37页 |
一、云南贫困藏区概念 | 第34页 |
二、云南贫困藏区特征 | 第34-35页 |
三、云南贫困藏区贫困现状 | 第35-36页 |
四、云南贫困藏区应通过旅游发展经济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云南贫困藏区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 | 第37-40页 |
一、云南贫困藏区区域旅游不平衡现象 | 第37-38页 |
二、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的屏蔽因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云南贫困藏区景区旅游发展不平衡 | 第40-61页 |
一、旅游景区形象基础分析 | 第41-44页 |
二、旅游景区屏蔽因素测量 | 第44-50页 |
三、旅游形象屏蔽强度测算与分析 | 第50-55页 |
四、景区形象综合竞争力测算与分析 | 第55-58页 |
五、导致云南贫困藏区景区发展不平衡的屏蔽因素 | 第58-61页 |
第六章 云南贫困藏区发展策略 | 第61-71页 |
第一节 云南贫困藏区旅游发展策略 | 第61-67页 |
一、旅游信息公平传递模式 | 第61-63页 |
二、旅游投入公平均衡模式 | 第63-65页 |
三、消费决策公平引导模式 | 第65-67页 |
第二节 云南贫困藏区景区旅游发展策略 | 第67-71页 |
一、萨马贡自然保护区 | 第67-68页 |
二、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 第68-69页 |
三、其宗村 | 第69-7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 第71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