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时空叙事可视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3页
    1.1 引言第18-20页
    1.2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22-29页
        1.3.1 地理学中的叙事研究第22-24页
        1.3.2 地图学中的叙事研究第24-28页
        1.3.3 研究现状总体分析第28-29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1.5 论文内容与组织第30-33页
第二章 时空叙事可视化理论与技术框架第33-57页
    2.1 时空叙事可视化研究范畴第33-36页
        2.1.1 概念解析第33页
        2.1.2 表达对象第33-34页
        2.1.3 特征分析第34-36页
    2.2 事件分类体系第36-39页
        2.2.1 面向叙事文本的事件分类体系第36-37页
        2.2.2 面向可视化场景的事件分类体系第37-39页
    2.3 时空叙事可视化关键技术第39-53页
        2.3.1 文本挖掘技术第39-43页
        2.3.2 面向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第43-48页
        2.3.3 时空数据可视化技术第48-50页
        2.3.4 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第50-53页
    2.4 时空叙事可视化研究框架第53-56页
        2.4.1 技术路线第53-55页
        2.4.2 关键问题第55-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文本空间向地理空间的映射第57-81页
    3.1 事件的时空语义第57-64页
        3.1.1 事件的时间语义第57-60页
        3.1.2 事件的空间语义第60-64页
    3.2 事件的多级存储模型第64-69页
        3.2.1 模型元素第64-65页
        3.2.2 模型设计第65-66页
        3.2.3 基于XML的模型实现第66-69页
    3.3 事件要素的共现模型第69-74页
        3.3.1 共现分析原理第69-71页
        3.3.2 地名共现模型第71-73页
        3.3.3 事件人物共现模型第73-74页
    3.4 地理匹配模型第74-80页
        3.4.1 地理编码技术第75-77页
        3.4.2 数字地名词典第77-78页
        3.4.3 人工辅助定位第78-79页
        3.4.4 模型流程第79-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时空叙事的多维可视化方法第81-104页
    4.1 时空叙事的多维度特征第81-83页
        4.1.1 时空叙事的维度划分第81-82页
        4.1.2 可视化设计原则第82-83页
    4.2 时空维度可视化第83-93页
        4.2.1 时空路径的时间变形第83-86页
        4.2.2 基于空间维的可视化方法第86-88页
        4.2.3 基于时间线的可视化方法第88-93页
    4.3 事件人物维度可视化第93-97页
        4.3.1 人物知识图谱第93-95页
        4.3.2 人物关系网络图第95-97页
    4.4 事件主题维度可视化第97-100页
        4.4.1 针对主题时序性的可视化方法第98-99页
        4.4.2 针对主题权重性的可视化方法第99-100页
    4.5 面向场景的可视化方法体系第100-103页
        4.5.1 适用场景分析第100-102页
        4.5.2 面向场景的可视化应用示例第102-103页
    4.6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时空维度可视化的认知研究第104-133页
    5.1 空间认知理论第104-106页
        5.1.1 常识空间认知理论第104-105页
        5.1.2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第105-106页
    5.2 时空路径的空间视角与时间变形第106-115页
        5.2.1 变形地图的认知研究第106-108页
        5.2.2 眼动实验设计第108-110页
        5.2.3 眼动数据分析第110-115页
        5.2.4 可视化策略第115页
    5.3 不同尺度下的时空立方体可用性第115-122页
        5.3.1 时空立方体可用性研究第115-116页
        5.3.2 眼动实验设计第116-118页
        5.3.3 眼动数据分析第118-122页
        5.3.4 可视化策略第122页
    5.4 定性位置认知研究第122-132页
        5.4.1 定性位置第122-123页
        5.4.2 时空叙事中的定性位置认知第123-125页
        5.4.3 手绘草图实验设计第125-126页
        5.4.4 手绘草图实验分析第126-128页
        5.4.5 眼动实验设计第128-129页
        5.4.6 眼动数据分析第129-131页
        5.4.7 可视化策略第131-132页
    5.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六章 时空叙事可视化应用实例第133-163页
    6.1 长征故事可视化第133-144页
        6.1.1 事件特征分析第133-134页
        6.1.2 时空信息规范化第134-137页
        6.1.3 事件的多级存储模型构建第137-139页
        6.1.4 可视化原型系统第139-144页
    6.2 新闻事件可视化第144-162页
        6.2.1 事件特征分析第144-146页
        6.2.2 基于文本挖掘的事件信息抽取第146-155页
        6.2.3 地名共现可视化分析第155-157页
        6.2.4 事件人物共现可视化分析第157-159页
        6.2.5 事件主题可视化分析第159-162页
    6.3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3-166页
    7.1 论文总结第163-165页
        7.1.1 主要研究工作第163-164页
        7.1.2 主要创新点第164-165页
    7.2 前景展望第165-166页
附录一 定性位置认知问卷第166-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6页
作者简历第186-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下一篇:几类广义模糊度量空间的Domain理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