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屑槽刀具车削仿真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车削中断屑方法 | 第9-13页 |
1.2.1 改变切削参数 | 第10页 |
1.2.2 采用新工艺 | 第10-11页 |
1.2.3 外加断屑装置及断屑槽刀具 | 第11-12页 |
1.2.4 断屑槽刀具的断屑性能 | 第12-13页 |
1.3 断屑槽刀具断屑仿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 断屑相关理论及切削仿真基础 | 第18-28页 |
2.1 断屑槽刀具断屑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1.1 经验模型 | 第18-19页 |
2.1.2 解析模型 | 第19-20页 |
2.1.3 数值模拟模型 | 第20-21页 |
2.2 切削仿真基础 | 第21-27页 |
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2.2.2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2.2.3 韧性断裂模型 | 第23-24页 |
2.2.4 摩擦模型 | 第24-25页 |
2.2.5 刀具磨损模型 | 第25页 |
2.2.6 仿真软件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切削模型的建立 | 第28-46页 |
3.1 建立切削模型的基础试验 | 第28-31页 |
3.1.1 基础试验条件 | 第28-29页 |
3.1.2 试验结果 | 第29-31页 |
3.2 刀具模型 | 第31-36页 |
3.2.1 建立刀具模型的逆向工程法 | 第31-32页 |
3.2.2 刀具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32-34页 |
3.2.3 刀具涂层材料及厚度 | 第34页 |
3.2.4 刀具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34-36页 |
3.3 工件模型 | 第36-41页 |
3.3.1 工件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3.2 材料模型的确定 | 第37-41页 |
3.4 工具-工件接触关系的建立 | 第41-44页 |
3.4.1 摩擦模型的确定 | 第41-44页 |
3.4.2 几何位置关系 | 第44页 |
3.5 最终仿真模型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切削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 第46-84页 |
4.1 2D切削仿真及分析 | 第46-54页 |
4.1.1 切屑形态及锯齿化程度 | 第46-48页 |
4.1.2 正交切削断屑过程 | 第48-49页 |
4.1.3 正交切削表征量 | 第49-52页 |
4.1.4 断屑槽参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 3D切削仿真分析及验证 | 第54-78页 |
4.2.1 切屑形态 | 第55-58页 |
4.2.2 切屑形成及断屑过程 | 第58-63页 |
4.2.3 切屑几何参数 | 第63-68页 |
4.2.4 切削力 | 第68-75页 |
4.2.5 切削温度及刀具磨损 | 第75-78页 |
4.3 新刀具与新材料切削仿真 | 第78-83页 |
4.3.1 新刀具切削仿真 | 第78-80页 |
4.3.2 新材料切削仿真 | 第80-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