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孝诗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吴子孝家世与生平 | 第14-26页 |
第一节 长洲吴氏家学家风 | 第14-18页 |
一、好为义事、督子问学——以祖辈吴行为例 | 第15页 |
二、渊靖端守、傲骨不屈——以父辈吴一鹏为例 | 第15-16页 |
三、“敦笃好义”、嗜学孝悌——以子辈吴尚俭为例 | 第16-17页 |
四、淡泊荣禄、独好读书——以孙辈吴安国为例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吴子孝的生平 | 第18-26页 |
一、少承家学,随父游历 | 第19页 |
二、进士登第,辗转外藩 | 第19-23页 |
三、家居闲游,唱和吴中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吴子孝交游考 | 第26-43页 |
第一节 嘉靖八年之前的交游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仕宦期的交游 | 第28-38页 |
一、与同榜进士的交游 | 第28-32页 |
二、与宦途同僚的交游 | 第32-38页 |
第三节 闲居期的交游 | 第38-43页 |
一、与吴中文人的交往 | 第38-40页 |
二、与僧侣的交往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吴子孝诗学观及创作 | 第43-59页 |
第一节 吴子孝的诗学观 | 第43-45页 |
一、贵乎自然,反对矫饰 | 第43-44页 |
二、转益多师,主宗中唐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吴子孝诗创作风貌 | 第45-53页 |
一、学长庆体之长于铺陈 | 第46-48页 |
二、学韦应物之萧疏清淡 | 第48-51页 |
三、学杜甫之“顿挫” | 第51-52页 |
四、深于兴寄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吴中诗人归属辨 | 第53-59页 |
一、吴子孝与皇甫汸诗歌比较 | 第55-57页 |
二、吴子孝与吴中诗歌特质的比较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吴子孝词的创作 | 第59-73页 |
第一节 吴子孝所处词坛背景概况 | 第59-61页 |
一、台阁与贬谪词人并立 | 第59-60页 |
二、吴中词人亦具规模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吴子孝词主要类别及特点 | 第61-68页 |
一、端丽清新的写景词 | 第61-64页 |
二、真挚热情的酬赠词 | 第64-66页 |
三、散淡清远的咏物词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吴中词人归属辨 | 第68-73页 |
一、吴子孝与文徵明词之比较 | 第69-71页 |
二、吴子孝与吴中词特质的比较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吴子孝诗词在明清时期的接受 | 第73-82页 |
第一节 吴子孝诗的接受情况 | 第73-77页 |
一、明人的评价与接受 | 第73-74页 |
二、清人的评价与接受 | 第74-77页 |
第二节 吴子孝词的接受情况 | 第77-82页 |
一、明人的评价与接受 | 第78-79页 |
二、清人的评价与接受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