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电动车用发电机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发电机输出电压控制技术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电机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计算 | 第12页 |
1.2.4 电机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 第12-14页 |
1.3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车用永磁发电机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2 转子磁路结构的选取 | 第15-17页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电磁计算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发电机系统结构与参数确定 | 第18-19页 |
2.2.1 系统结构与设计指标 | 第18-19页 |
2.2.2 电机基本尺寸及参数 | 第19页 |
2.3 发电机的空载电磁性能 | 第19-21页 |
2.4 额定负载下不同类型负载时发电机的电磁性能 | 第21-26页 |
2.4.1 三相对称阻性负载 | 第21-22页 |
2.4.2 三相桥式不控整流负载 | 第22-24页 |
2.4.3 三相桥式 PWM 整流负载 | 第24-26页 |
2.5 负载大小变化时的电磁特性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分析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减小固有电压调整率的矢量分析 | 第28-32页 |
3.3 电机电感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4 电机结构参数对电机电感和电压调整率的影响 | 第33-39页 |
3.4.1 极弧系数对电机外特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2 永磁体磁化方向长度与气隙长度对电机外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其他结构参数对电机外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4 方案对比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损耗分析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定子铁心损耗 | 第40-42页 |
4.2.1 定子铁心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40页 |
4.2.2 空载时的定子铁心损耗 | 第40-41页 |
4.2.3 负载时的定子铁心损耗 | 第41-42页 |
4.3 电枢绕组铜耗 | 第42-43页 |
4.4 永磁体涡流损耗 | 第43-46页 |
4.4.1 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44页 |
4.4.2 空载时的永磁体涡流损耗 | 第44-45页 |
4.4.3 负载时的永磁体涡流损耗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大功率车用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温度场计算 | 第48-63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PMSG 三维温度场的求解域与边界条件 | 第48-51页 |
5.2.1 求解区域的确定 | 第48-50页 |
5.2.2 求解区域上的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5.3 热传导系数与热源的确定 | 第51-56页 |
5.3.1 铁心叠片的等效导热系数 | 第51-52页 |
5.3.2 槽内绝缘的等效导热系数 | 第52-53页 |
5.3.3 槽内绕组的等效导热系数 | 第53页 |
5.3.4 定、转子间气隙的等效导热系数 | 第53-55页 |
5.3.5 表面散热系数的确定 | 第55页 |
5.3.6 热源的确定 | 第55-56页 |
5.4 PMSG 三维温度场的数值计算结果 | 第56-62页 |
5.4.1 空载运行时的温度场分布 | 第56-58页 |
5.4.2 额定负载运行时的温度场分布 | 第58-61页 |
5.4.3 永磁体涡流损耗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