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6-28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 第16页 |
(二)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一) 国内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研究 | 第18-20页 |
(二) 国内外对领导力变革的研究 | 第20-2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3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与不足 | 第25-28页 |
(一) 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 | 第25-26页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三)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领导力变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8-40页 |
一、相关概念及本文的界定 | 第28-33页 |
(一) 转型与变革 | 第28-29页 |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 第29-31页 |
(三) 领导力变革 | 第31-33页 |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领导力变革的关系 | 第33-36页 |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领导力变革的动力源 | 第33-34页 |
(二) 领导力变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助推器 | 第34-36页 |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领导力变革提出挑战 | 第36页 |
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领导力变革的理论基础 | 第36-40页 |
(一) 渐进式转型理论 | 第37页 |
(二) 变革型领导理论 | 第37-38页 |
(三) 魅力型领导理论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 第40-47页 |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的必然性 | 第40-42页 |
(一) 党的领导力变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提 | 第40-41页 |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需要领导力变革同步跟进 | 第41页 |
(三) 党对经济转型的领导依托于相关制度的供给 | 第41-42页 |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一)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领导力变革的可能 | 第42页 |
(二) 领导力变革引领并且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 第42-43页 |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领导力变革现实且可行 | 第43-44页 |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领导力变革的实践要义 | 第44-47页 |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领导力变革的出发点 | 第44页 |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领导力变革的落脚点 | 第44-45页 |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领导力变革的实践特性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经济领导力变革的演进与经验教训 | 第47-57页 |
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经济领导力变革的演进过程 | 第47-54页 |
(一) 计划经济“重工轻农”时期的领导力变革(1949-1978) | 第47-48页 |
(二) 探索“经济建设新路”时期的领导力变革(1979-1991) | 第48-49页 |
(三) 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变时期的领导力变革(1992-2002) | 第49页 |
(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期的领导力变革(2003-2011) | 第49-50页 |
(五) “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下的领导力变革(2012—至今) | 第50-54页 |
二、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54-57页 |
(一) 党在执政条件下要把领导经济发展当成首要的任务 | 第54页 |
(二) 发展效果上要坚持追求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 | 第54-55页 |
(三) 思想上要实现领导政绩考核与经济发展标准的统一 | 第55页 |
(四) 科技上靠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向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变 | 第55-56页 |
(五) 体制上需扭转利益格局失衡使经济向均衡发展转变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57-66页 |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存在的问题 | 第57-64页 |
(一) 能力不足与赶超发展相悖 | 第57-58页 |
(二) 民意难顺与主人地位相悖 | 第58-59页 |
(三) 决策近视与持续发展相悖 | 第59-62页 |
(四) 因循守旧与创新发展相悖 | 第62页 |
(五) 权力寻租与社会稳定相悖 | 第62-64页 |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64-66页 |
(一) 观念陈旧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4页 |
(二) 追求“显绩”忽略“潜绩”短视经济转变 | 第64页 |
(三) 用人上德才观偏废耽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4页 |
(四) 领导干部知识恐慌乏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4-65页 |
(五) 圈子里潜规则至上破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5页 |
(六) 领导干部心浮气躁贻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发展的趋势 | 第66-76页 |
一、由管制型转向简约型 | 第66-69页 |
(一) 简约领导与简政放权的内涵及特点 | 第66-67页 |
(二) 简约领导与传统领导的区别 | 第67页 |
(三) 新常态下简政放权的意义 | 第67-68页 |
(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 第68-69页 |
二、由官僚型转向服务型 | 第69-72页 |
(一) 服务型领导的内涵 | 第69页 |
(二) 善于服务是领导力变革的根本 | 第69-71页 |
(三) 党的领导力变革首要体现是政府角色的双重转型 | 第71-72页 |
(四) 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特殊本质 | 第72页 |
三、由集权型转向共享型 | 第72-74页 |
(一) 共享领导的内涵 | 第72-73页 |
(二) 两种领导类型的利弊分析 | 第73页 |
(三) 共享领导的价值 | 第73-74页 |
四、由空谈型转向务实型 | 第74-76页 |
(一) 务实领导的内涵 | 第74-75页 |
(二) 务实领导的核心内容 | 第75页 |
(三) 务实领导的现实价值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发展的框架 | 第76-100页 |
一、战略管控力 | 第76-77页 |
(一) 战略及定力与战略管控力的涵义 | 第76页 |
(二) 战略管控力的理论依据 | 第76-77页 |
(三) 战略管控力的提升 | 第77页 |
二、经济平衡力 | 第77-79页 |
(一) 平衡力及平衡状态与经济平衡力的涵义 | 第77页 |
(二) 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矛盾及其解决 | 第77-78页 |
(三) 国外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启示 | 第78-79页 |
三、创新驱动力 | 第79-90页 |
(一) 引擎与双引擎助力双中高的涵义 | 第79页 |
(二) 改造传统引擎 | 第79-80页 |
(三) 打造创新引擎 | 第80-82页 |
(四) 创新驱动力的时代价值 | 第82-90页 |
四、愿景感召力 | 第90-94页 |
(一) 愿景与愿景感召力的涵义 | 第90-91页 |
(二) 愿景感召力的特点 | 第91-92页 |
(三) 愿景感召力的作用 | 第92-94页 |
五、法治践行力 | 第94-97页 |
(一) 践行和法治践行力的涵义 | 第94页 |
(二) 法治践行力的特点 | 第94-95页 |
(三) 法治践行力的实质 | 第95-97页 |
六、民生惠及力 | 第97-100页 |
(一) 民生惠及力的涵义 | 第97页 |
(二) 民生惠及力的特点 | 第97-99页 |
(三) 民生惠及力的实质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及领导力变革的经验与启示 | 第100-104页 |
一、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领导力变革的成功经验 | 第100-102页 |
(一) 建立健全领导力变革长效开发机制 | 第100-101页 |
(二) 调整完善政策法规保障领导力发展 | 第101页 |
(三) 规范领导力开发方法路径应多元化 | 第101-102页 |
(四) 关注领导力开发中的本土文化因素 | 第102页 |
二、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领导力变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 第102-104页 |
(一) 通过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第102页 |
(二) 重视教育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 第102页 |
(三)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有效作用 | 第102-103页 |
(四) 汲取对环境资源破坏的教训 | 第103-104页 |
第八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视阈下领导力变革的实现途径 | 第104-112页 |
一、以包容并蓄培养领导力变革 | 第104-105页 |
(一) 包容性发展与包容领导力的内涵 | 第104页 |
(二) 包容领导力的作用 | 第104-105页 |
二、以道德规范修成领导力变革 | 第105-106页 |
(一) 道德规范之于领导的重要性 | 第105-106页 |
(二) 道德规范是改变领导力的有效手段 | 第106页 |
三、以变革胆识完成领导力变革 | 第106-109页 |
(一) 以变商提高发展领导力变革 | 第106-108页 |
(二) 以胆商提高促成领导力变革 | 第108-109页 |
四、以能力转型促进领导力变革 | 第109-110页 |
(一) 领导能力转型的必要性 | 第109页 |
(二) 转变观念是领导能力转型的关键 | 第109-110页 |
五、以制度完善保障领导力变革 | 第110页 |
(一) 制度创新对于党的经济领导力变革的重要性 | 第110页 |
(二) 干部任免从“委任制”到“责任制”的转变 | 第110页 |
六、以实践锻炼成就领导力变革 | 第110-112页 |
(一) 注重实践是领导力变革的根本 | 第110-111页 |
(二) 实践是实现领导力变革的必由之路 | 第111-112页 |
结语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