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磁流变液作用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磁流变液作用机理 | 第8-9页 |
1.2.2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磁流变阻尼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3 悬架系统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4.1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4.2 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整车多刚体虚拟样机建模 | 第15-22页 |
2.1 多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 第15-16页 |
2.1.1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2 经典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的应用 | 第16页 |
2.2 轿车整车系统建模参数分析 | 第16-18页 |
2.3 轿车多刚体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2.3.1 轿车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3.2 轿车后悬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3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磁流变阻尼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2-30页 |
3.1 MR阻尼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3.2 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原理及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3.2.1 MR阻尼器控制原理 | 第23-24页 |
3.2.2 MR阻尼器多项式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3.3 基于MR阻尼器多项式逆模型的开环控制系统建立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轿车1/4悬架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30-48页 |
4.1 轿车1/4悬架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4.2 “天棚”阻尼控制方法(skyhook control strategy) | 第32-35页 |
4.2.1 天棚阻尼系数csky的确定 | 第32-34页 |
4.2.2 天棚控制的实现方法及改进措施 | 第34-35页 |
4.3 模糊控制策略(Fuzzy Control) | 第35-40页 |
4.3.1 模糊思想发展历程及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4.3.2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Mamdani型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 第36-40页 |
4.4 灰色预测系统(Grey-prediction System)的建立 | 第40-43页 |
4.4.1 灰色生成 | 第40页 |
4.4.2 GM(1.1)模型建模 | 第40-42页 |
4.4.3 灰色预测系统的实现及嵌入 | 第42页 |
4.4.4 灰色预测系统精确性检验 | 第42-43页 |
4.5 1/4悬架的控制算法正确性验证仿真及分析 | 第43-47页 |
4.5.1 1/4悬架仿真系统的建立 | 第43-44页 |
4.5.2 1/4半主动悬架的仿真分析 | 第44-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轿车整车多刚体模型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48-61页 |
5.1 ADAMS-MATLAB联合仿真原理与实现 | 第48-49页 |
5.2 轿车多刚体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5.3 Adams中路面的生成 | 第51-53页 |
5.3.1 C级随机路面时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第51-53页 |
5.3.2 脉冲激励路面生成 | 第53页 |
5.4 整车多刚体模型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53-60页 |
5.4.1 车辆平顺性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5.4.2 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54-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