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玻尔原子理论 | 第15-30页 |
| 2.1 经典物理中氢原子的能量 | 第15-24页 |
| 2.1.1 圆周轨道量子化 | 第16-19页 |
| 2.1.2 玻尔模型的修正 | 第19-21页 |
| 2.1.3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 第21-22页 |
| 2.1.4 电子的椭圆轨道与相对效应 | 第22-23页 |
| 2.1.5 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 第23-24页 |
| 2.2 原子的精细结构理论 | 第24-29页 |
| 2.2.1 氢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 第24-25页 |
| 2.2.2 氖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 第25-29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氖原子受激辐射光谱的实验研究 | 第30-38页 |
| 3.1 电子在氖原子中的平均自由程 | 第30-31页 |
| 3.2 夫兰克—赫兹实验的优化进程 | 第31-33页 |
| 3.3 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 3.4 实验装置及氖管结构 | 第34-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氖原子光谱的测量 | 第38-55页 |
| 4.1 光谱的分类 | 第38-40页 |
| 4.2 用透射光栅测定氖原子光谱的波长 | 第40-47页 |
| 4.2.1 分光计的介绍 | 第41-42页 |
| 4.2.2 光栅光谱测量氖原子光谱波长的原理 | 第42-43页 |
| 4.2.3 光栅光谱衍射角的测量方法 | 第43页 |
| 4.2.4 氖原子光谱的测量 | 第43-44页 |
| 4.2.5 氖原子光谱的光栅衍射模拟 | 第44-47页 |
| 4.3 光纤光谱仪测氖原子光谱的波长 | 第47-54页 |
| 4.3.1 光纤光谱仪的仪器介绍 | 第47-51页 |
| 4.3.2 氖原子光谱的测量 | 第51-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8页 |
| 5.1 最佳曲线的确定 | 第55-64页 |
| 5.1.1 灯丝电压U_F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1.2 控制栅极电压U_(G1K)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8-61页 |
| 5.1.3 反向拒斥电压U_(G2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61-64页 |
| 5.2 用最佳实验参数测量氖原子光谱 | 第64-6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