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型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镇江市南山风景区回龙水库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3-14页 |
(三)总结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不足 | 第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基础理论总结 | 第17-21页 |
一 景观设计学 | 第17-18页 |
(一)景观设计学概述 | 第17页 |
(二)景观设计学中可供借鉴的理论 | 第17-18页 |
二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理论 | 第18-19页 |
(一)中国传统园林美学概述 | 第18页 |
(二)中国传统园林美学对于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 第18-19页 |
三 湿地生态系统理论 | 第19页 |
(一)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 第19页 |
(二)湿地修复理论概述 | 第19页 |
(三)湿地系统的应用 | 第19页 |
四 景区基础设施设计理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水库型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 第21-29页 |
一 水库型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 第21页 |
二 水库的分类 | 第21-23页 |
(一)依据规模的分类 | 第21-22页 |
(二)依据环境的分类 | 第22-23页 |
(三)依据建筑的分类 | 第23页 |
三 水库型景区的景观资源及特征 | 第23-26页 |
(一)景观资源 | 第23-24页 |
(二)自然景观特征 | 第24-25页 |
(三)人文景观特征 | 第25-26页 |
四 水库景观设计 | 第26-29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26页 |
(二)空间分析 | 第26页 |
(三)景观设计 | 第26-27页 |
(四)路线规划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镇江市南山风景区回龙水库景观规划设计 | 第29-51页 |
一 镇江市南山自然风景区概念规划 | 第29-31页 |
(一)景区概述 | 第29-30页 |
(二)规划分析 | 第30-31页 |
二 回龙水库现状概况 | 第31-36页 |
(一)概述 | 第31-32页 |
(二)区位分析 | 第32页 |
(三)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四)现状问题总结 | 第34-36页 |
三 设计思路及意向 | 第36-40页 |
(一)概述 | 第36-37页 |
(二)南山小镇商业区意向 | 第37-38页 |
(三)滨水公园休闲区意向 | 第38-39页 |
(四)湿地公园生态区意向 | 第39页 |
(五)生态农庄体验区意向 | 第39-40页 |
四 总平面图及解析 | 第40-44页 |
(一)空间分析 | 第40-41页 |
(二)流线分析 | 第41-42页 |
(三)景观分析 | 第42-43页 |
(四)景区文化 | 第43-44页 |
五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 第44-51页 |
(一)大坝景观改造 | 第44-46页 |
(二)文化公园景观小品设计 | 第46-47页 |
(三)湿地廊道设计 | 第47-48页 |
(四)湿地生态设计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一 创新点 | 第51页 |
二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 平面图 | 第55-57页 |
附录B 效果图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