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电影创作理念研究--以表里相合的思路看是枝裕和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创作背景梳理 | 第9-11页 |
第一章 表:社会和家庭 | 第11-26页 |
1.1 现实与虚构 | 第11-14页 |
1.1.1 纪录片与电影的互相交融 | 第11-12页 |
1.1.2 现实的诗 | 第12-14页 |
1.2 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家庭日常的表达 | 第14-26页 |
1.2.1 母亲形象 | 第14-17页 |
1.2.2 老人与孩子 | 第17-22页 |
1.2.3 日日风景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里:三个主题,贯穿其中 | 第26-39页 |
2.1 “死”的哲学 | 第26-28页 |
2.1.1 “丧” | 第26-27页 |
2.1.2 关系的重构 | 第27-28页 |
2.2 有缺陷的人 | 第28-34页 |
2.2.1 “落在后面的人” | 第28-32页 |
2.2.2 父与子 | 第32-34页 |
2.3 记忆 | 第34-39页 |
2.3.1 墓志铭 | 第34-37页 |
2.3.2 时间的发酵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是枝裕和创作理念 | 第39-50页 |
3.1 并非审判 | 第39-41页 |
3.1.1 距离产生美 | 第39-40页 |
3.1.2 “没有观念传达”的传达 | 第40-41页 |
3.2 相对存在 | 第41-45页 |
3.2.1 看得见的 | 第41-43页 |
3.2.2 看不见的 | 第43-45页 |
3.3 与电影和世界的关系:从内到外的思考 | 第45-50页 |
3.3.1 寻找人存在的价值 | 第45-48页 |
3.3.2 选择最佳表达方式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