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的冲突与协调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 问题缘起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3-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4-17页
    三、研究设计第17-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页
    四、研究特色之处与不足第18-20页
第一章 分析框架: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第20-27页
    一、分析框架的基本概念第20-21页
        (一) 公民上访维权的概念界定第20页
        (二) 地方政府维稳及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二、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 政治参与理论第21-22页
        (二) 社会冲突理论第22页
        (三) 社会稳定理论第22-23页
        (四) 博弈论理论第23-24页
        (五) 治理理论第24页
    三、分析框架的内在联系第24-27页
        (一) 维权与维稳的关系第24-25页
        (二) 协调维权与维稳的必要性第25-27页
第二章 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冲突的现状第27-33页
    一、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价值导向的冲突第27-29页
    二、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目标追求的冲突第29-30页
    三、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行为策略的冲突第30-33页
第三章 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两者博弈的几种模式第33-41页
    一、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的负和博弈模式第33-36页
        (一) 负和博弈模式阐述第33-34页
        (二) 现实表现:缠闹上访模式、越级上访模式第34-36页
    二、公民上访维权胜出的零和博弈模式第36-38页
        (一) 公民胜出零和博弈模式阐述第36页
        (二) 现实表现:持续上访模式、谋利型上访模式第36-38页
    三、地方政府维稳胜出的零和博弈模式第38-39页
        (一) 地方政府胜出零和博弈模式阐述第38页
        (二) 现实表现:息访模式第38-39页
    四、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的正和博弈模式第39-41页
        (一) 正和博弈模式阐述第39页
        (二) 现实表现: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第39-41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为维稳压制公民上访维权的治理技术及其评价第41-46页
    一、地方政府应对公民上访维权的治理技术选择第41-43页
        (一) 多途径综合治理第41-42页
        (二) 关系型镇压第42页
        (三) 官民议价第42-43页
        (四) 暴戾化截访第43页
    二、地方政府应对手法的综合评析第43-46页
        (一) 地方政府公信力困境—“塔西坨”陷阱第43-44页
        (二) 地方政府维稳陷入高投入低产出怪圈第44-45页
        (三) 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陷入运动式治理困境第45-46页
第五章 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冲突的症结第46-53页
    一、影响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冲突的公民自身因素第46-48页
        (一) 公民对上访权益理解的泛化第46-47页
        (二) 公民对上访权益的滥用第47页
        (三) 法治思维的缺失第47页
        (四) 权力崇拜与清官情结第47-48页
    二、政府自上而下的集权体制第48-49页
        (一) 只有“上”没有“下”的监督模式第48-49页
        (二) 单一封闭的自上而下政绩考核体制第49页
    三、地方政府应对公民上访维权的体制性“迟钝”第49-53页
        (一) 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第49-50页
        (二) 理念认知偏差第50-51页
        (三) 制度的缺失或低效第51页
        (四) 地方政府维稳行为失当第51-53页
第六章 实现社会稳定: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协调第53-62页
    一、从“人治”到“法治”的理念更新第53-55页
        (一) 公民树立正确的上访权益观第53-54页
        (二) 地方政府维稳理念更新第54页
        (三) 确立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第54-55页
    二、公民上访维权与地方政府维稳的制度保障第55-57页
        (一) 健全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第55-56页
        (二) 完善信访问责制度第56-57页
        (三) 完善应急制度建设第57页
    三、地方政府维稳的行为纠偏第57-62页
        (一) 强化沟通机制,促进官民互动第57-58页
        (二) 健全监督机制,实现柔性维稳第58-60页
        (三) 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承秦律”对中国当代司法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老挝公务员培训体系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