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1.3.1 生态保护红线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2 土地利用布局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3 总结性述评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理论梳理与方法选择 | 第25-37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1.1 生态保护红线 | 第25页 |
2.1.2 土地利用布局 | 第25页 |
2.1.3 生态敏感性 | 第25页 |
2.1.4 生态系统服务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页 |
2.2.2 生态承载力理论 | 第26-27页 |
2.2.3 生态安全理论 | 第27页 |
2.2.4“反规划”理论 | 第27页 |
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 | 第27-33页 |
2.3.1 生态敏感性评价 | 第28-32页 |
2.3.2 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 第32-33页 |
2.3.3 禁止开发区分析 | 第33页 |
2.4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关键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2.4.1 生态保护红线最小面积的确定 | 第33页 |
2.4.2 生态保护红线基本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33-34页 |
2.4.3 数据精度和空间化处理 | 第34页 |
2.5 土地利用布局方法 | 第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37-43页 |
3.1 忠县概况 | 第37-39页 |
3.1.1 忠县自然地理概况 | 第37-39页 |
3.1.2 忠县社会经济概况 | 第39页 |
3.2 忠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3.3 忠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40-41页 |
3.4 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 | 第41-43页 |
3.4.1 遥感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1页 |
3.4.2 植被覆盖度来源及预处理 | 第41页 |
3.4.3 土地利用类型、水体、生物多样性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1页 |
3.4.4 降雨侵蚀力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1-42页 |
3.4.5 地质灾害、土壤质地、坡度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42页 |
3.4.6 主要粮食作物种类、产量、主要粮食作物全国平均价格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第4章 忠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 第43-67页 |
4.1 忠县生态敏感性评价 | 第43-57页 |
4.1.1 忠县生态敏感性单因子评价 | 第43-54页 |
4.1.2 忠县生态敏感性多因子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4.1.3 忠县生态敏感性现状分析 | 第55-57页 |
4.2 忠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 第57-62页 |
4.2.1 忠县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服务功能生态价值的确定 | 第57-58页 |
4.2.2 忠县其他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确定 | 第58-59页 |
4.2.3 忠县其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单价的确定 | 第59页 |
4.2.4 忠县生态服务价值的确定 | 第59-60页 |
4.2.5 标准化处理 | 第60-61页 |
4.2.6 忠县生态服务价值现状分析 | 第61-62页 |
4.3 忠县禁止开发区分析 | 第62-63页 |
4.4 忠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忠县土地利用布局 | 第67-79页 |
5.1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则 | 第67-68页 |
5.1.1 生态优先原则 | 第67页 |
5.1.2 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结合原则 | 第67页 |
5.1.3 严格保护耕地原则 | 第67页 |
5.1.4 可持续利用原则 | 第67-68页 |
5.2 土地利用布局途径 | 第68-69页 |
5.2.1 优先布局生态红线区 | 第68页 |
5.2.2 合理布局生态缓冲区 | 第68页 |
5.2.3 集中布局耕地保护区 | 第68页 |
5.2.4 优化布局城镇开发区 | 第68-69页 |
5.2.5 穿插布局其他开发区 | 第69页 |
5.3 忠县刚性生态保护红线分类 | 第69-71页 |
5.3.1 忠县刚性生态保护红线分类依据 | 第69页 |
5.3.2 忠县刚性生态保护红线分类方法 | 第69-70页 |
5.3.3 忠县刚性生态保护红线分类方案 | 第70-71页 |
5.4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忠县土地利用布局 | 第71-76页 |
5.4.1 生态红线区布局 | 第72-74页 |
5.4.2 生态缓冲区布局 | 第74页 |
5.4.3 耕地保护区布局 | 第74-75页 |
5.4.4 城镇开发区布局 | 第75-76页 |
5.4.5 其他开发区布局 | 第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9-8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6.2 研究讨论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