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 第12-13页 |
1.3 SCR烟气脱硝技术 | 第13-22页 |
1.3.1 SCR烟气脱硝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1.3.2 SCR装置 | 第14-16页 |
1.3.3 低温NH_3-SCR脱硝催化剂 | 第16-22页 |
1.4 凹凸棒石粘土的特性及其在烟气脱硝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1.4.1 凹凸棒石粘土的结构特征和性能 | 第22-24页 |
1.4.2 主要改性方法 | 第24-25页 |
1.4.3 凹凸棒石粘土在烟气脱硝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5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32-34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34-37页 |
2.3.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34页 |
2.3.2 X射线衍射光谱(XRD) | 第34-35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5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 | 第35页 |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及原子吸收方法(ICP-AES) | 第35页 |
2.3.6 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 | 第35-37页 |
3 MnO_x/M-DPC制备及低温SCR脱硝活性研究 | 第37-51页 |
3.1 改性DPC负载MnO_x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研究 | 第37-43页 |
3.1.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8页 |
3.1.2 DPC以及改性DPC负载MnO_x催化剂脱硝研究 | 第38-39页 |
3.1.3 MnO_x/M-DPC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39-43页 |
3.2 MnO_x/M-DPC催化剂制备研究 | 第43-49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页 |
3.2.2 M-DPC制备条件对MnO_x/M-DPC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MnO_x负载量对MnO_x/M-DP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4 煅烧温度对MnO_x/M-DP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制备方法对MnO_x/M-DPC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影响 | 第51-69页 |
4.1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51-52页 |
4.1.1 浸渍法 | 第51-52页 |
4.1.2 沉淀法 | 第52页 |
4.1.3 柠檬酸法 | 第52页 |
4.2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52-55页 |
4.2.1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MnO_x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55-68页 |
4.3.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55-59页 |
4.3.2 XRD分析 | 第59-62页 |
4.3.3 SEM-EDS分析 | 第62-66页 |
4.3.4 XPS分析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不同金属掺杂对MnO_x/M-DPC催化剂的影响研究 | 第69-81页 |
5.1 不同掺杂元素对MnO_x/M-DPC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5.1.1 催化剂制备 | 第69-70页 |
5.1.2 金属元素的低温脱硝活性 | 第70页 |
5.1.3 掺杂金属对MnO_x/M-DPC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 掺杂金属添加量对MnO_x/M-DP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1-75页 |
5.2.1 Zr添加量对MnO_x/M-DP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2页 |
5.2.2 Ce添加量对MnO_x/M-DP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3 Fe添加量对MnO_x/M-DP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4 Cu添加量对MnO_x/M-DP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 掺杂金属MnO_x/M-DPC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75-79页 |
5.3.1 比表面和孔结构分析 | 第75-76页 |
5.3.2 XRD分析 | 第76-77页 |
5.3.3 SEM分析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使用工艺参数影响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81-91页 |
6.1 使用工艺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81-85页 |
6.1.1 空速和反应温度 | 第81-82页 |
6.1.2 氧气浓度 | 第82-83页 |
6.1.3 氨气浓度 | 第83-84页 |
6.1.4 H_2O和SO_2 | 第84-85页 |
6.2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85-8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1-9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1-9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92-93页 |
7.3 建议及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