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适度开放的长春市住区空间规划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8页
        1.1.2 人本导向的空间供需第8-9页
        1.1.3 科学持续的顶层设计第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2页
        1.4.1 住区第11页
        1.4.2 封闭住区第11-12页
        1.4.3 适度开放第12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2-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5.2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2章 国内外住区的发展演变及 “适度开放”的住区内涵第15-37页
    2.1 国外住区的研究及发展演变第15-20页
        2.1.1 国外住区的发展演变第15-18页
        2.1.2 国外住区的发展评价第18-20页
    2.2 国内住区的研究及发展演变第20-24页
        2.2.1 国内住区的发展演变第20-23页
        2.2.2 国内住区的发展评价第23-24页
    2.3 “适度开放”的住区内涵第24-36页
        2.3.1 封闭式住区的弊端第24-25页
        2.3.2 开放式住区的局限性第25-27页
        2.3.3 “适度开放”住区的特征第27-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长春市住区空间的现状调研与分析第37-62页
    3.1 长春市住区的发展沿革第37-40页
        3.1.1 伪满洲国新京的住区建设第37-38页
        3.1.2 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化住区建设第38-39页
        3.1.3 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住区建设第39-40页
    3.2 长春市住区空间的现状调研第40-41页
        3.2.1 调研的空间范围界定第40页
        3.2.2 调研的对象与研究手法第40-41页
    3.3第41-58页
        3.3.1 空间形态分析第41-54页
        3.3.2 居民属性与体验分析第54-56页
        3.3.3 典型住区居民空间意象第56-58页
    3.4 长春市住区的典型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第58-60页
        3.4.1 失衡的空间尺度与城市路网第58-59页
        3.4.2 低下的商业与活动设施利效率第59-60页
        3.4.3 丧失的街道活力与雷同的街区意象第60页
        3.4.4 明显的社会分异第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长春市适度开放的住区空间规划策略第62-82页
    4.1 适度开放式空间规划第62-73页
        4.1.1 整体空间格局设计第62-67页
        4.1.2 路网与交通体系设计第67-70页
        4.1.3 重塑街道生活第70-73页
        4.1.4 基于慢行网络的景观空间设计第73页
    4.2 适度开放式规划管理第73-74页
        4.2.1 建立完全开放的公众参与机制第73-74页
        4.2.2 建立适度开放的物业管理模式第74页
    4.3 长春市适度开放式住区理念的实践——以大禹·南湖首府为例第74-81页
        4.3.1 项目概况与分析第74-76页
        4.3.2 目标人群定位第76-77页
        4.3.3 规划设计理念第77页
        4.3.4 适度开放的结构格局第77-79页
        4.3.5 适度开放的空间布局第79-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创新点第83页
    5.3 适度开放的住区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第87-8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89-90页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题性展示空间艺术形态在规划馆中的应用
下一篇:北京市某深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