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木框架土坯组合墙体抗震试验研究与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土坯建筑概况第9-11页
        1.1.1 土坯建筑介绍第9-10页
        1.1.2 土坯建筑优势介绍第10页
        1.1.3 土坯建筑规范化介绍第10-11页
    1.2 土坯建筑在地震中破坏原因分析第11-13页
        1.2.1 土坯房屋的震害第11页
        1.2.2 土坯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原因第11-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3.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第15-18页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意义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木框架土坯组合墙体试验研究第20-38页
    2.1 试验概况第20-23页
        2.1.1 试验土坯材料介绍第20页
        2.1.2 L型混凝土加载梁第20-21页
        2.1.3 素土坯墙体制作第21-22页
        2.1.4 木框架素土坯组合墙体制作第22-23页
    2.2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23-24页
        2.2.1 试验墙体与设备安装第23页
        2.2.2 加载方案第23-24页
    2.3 试验过程分析第24-36页
        2.3.1 素土坯墙体破坏过程描述第24-25页
        2.3.2 木框架加固素土坯墙体破坏过程描述第25-27页
        2.3.3 墙体破坏模式分析第27-29页
        2.3.4 墙体滞回曲线及骨架线第29-32页
        2.3.5 试验墙体承载力与延性第32-34页
        2.3.6 试验墙体耗能能力第34-36页
        2.3.7 实验墙体刚度退化曲线第36页
    2.4 总结第36-38页
第3章 有限元分析第38-57页
    3.1 有限元模型介绍第38-41页
        3.1.1 有限元软件及模拟方法介绍第38-39页
        3.1.2 材料参数的选取第39-40页
        3.1.3 土坯砌体本构关系第40-41页
    3.2 一字型墙体拟静力试验有限元模拟第41-44页
        3.2.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2页
        3.2.2 数值模拟结果第42-44页
    3.3 对于土坯墙体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第44-53页
        3.3.1 土坯墙体的破坏模式第44-45页
        3.3.2 轴压比与高宽比对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第45-49页
        3.3.3 不同加载方法对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第49-51页
        3.3.4 多种因素对墙体破坏模式的影响第51-53页
    3.4 木框架加固素土坯墙体静力试验有限元模拟第53-56页
        3.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3-54页
        3.4.2 数值模拟结果第54-56页
    3.5 总结第56-57页
第4章 理论公式分析第57-69页
    4.1 墙体初始刚度计算第57-62页
        4.1.1 素土坯墙体在弹性阶段的初始刚度计算第57-60页
        4.1.2 木框架加固土坯墙体在弹性阶段的初始刚度计算第60-62页
    4.2 墙体抗侧承载力计算第62-67页
        4.2.1 土坯墙体在不同破坏模式下受剪破坏理论第62-64页
        4.2.2 土坯墙体抗侧承载力计算第64-66页
        4.2.3 木框架土坯组合墙体抗侧承载力计算第66-67页
    4.3 总结第67-69页
第5章 木框架-工字型土坯组合墙体拟静力试验研究第69-78页
    5.1 试验概况第69-70页
    5.2 试验现象第70-73页
        5.2.1 素土坯工字型墙体HQ第70页
        5.2.2 木框架-工字型土坯组合墙体MHQ第70-71页
        5.2.3 墙体破坏模式及裂缝图第71-73页
    5.3 试验结果分析第73-76页
        5.3.1 墙体承载力与延性第73页
        5.3.2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第73-74页
        5.3.3 墙体耗能能力第74-76页
        5.3.4 刚度退化曲线第76页
    5.4 总结第76-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休闲服装专卖店展示空间与尺度设计应用研究
下一篇:面向关键平交口信控配时设计的过程优化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