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我国环境资源审判的完善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0 导论第16-21页
    0.1 选题背景第16页
    0.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0.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第18-19页
    0.5 创新和不足第19-21页
1 我国环境资源审判的发展与困境第21-33页
    1.1 环境资源审判的发展概述第21-27页
        1.1.1 环境问题的凸显与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第21-22页
        1.1.2 环境资源法的发展与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发展第22-25页
        1.1.3 环境资源审判的价值分析第25-27页
    1.2 我国环境资源审判的困境第27-33页
        1.2.1 环境资源审判不能的困境第27-28页
        1.2.2 环境资源审判不力的困境第28-29页
        1.2.3 环境资源审判不足的困境第29-33页
2 国外环境资源审判的分析借鉴第33-39页
    2.1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案件的审判第33-36页
        2.1.1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确立背景第33-34页
        2.1.2 原告资格、诉前通知程序以及诉讼费用问题第34-36页
    2.2 澳大利亚土地与环境法院第36-39页
        2.2.1 新南威尔士州土地与环境法院的成立背景第36-37页
        2.2.2 综合且集中的管辖权第37页
        2.2.3 专家证人制度第37-39页
3 国内知识产权审判的经验借鉴第39-45页
    3.1 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制度第39-41页
        3.1.1 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的缘起和发展第39-40页
        3.1.2 “三合一”制度对环境资源审判的借鉴第40-41页
    3.2 环境资源审判借鉴国内知识产权审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41-45页
        3.2.1 可行性分析第42-43页
        3.2.2 必要性分析第43-45页
4 完善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制度的建议第45-59页
    4.1 完善环境资源审判庭布局第45-49页
        4.1.1 建立环境资源审判集中管辖制度第45-46页
        4.1.2 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归口审理模式第46-49页
    4.2 完善环境资源审判诉讼规则第49-55页
        4.2.1 设置环境诉讼费用负担制度第49-50页
        4.2.2 建立专家陪审机制第50-51页
        4.2.3 继续放宽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第51-53页
        4.2.4 重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审判第53-55页
    4.3 完善环境资源审判协调-衔接机制第55-59页
        4.3.1 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协调机制第55-56页
        4.3.2 与检察机关之间的衔接机制第56-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研究
下一篇:民间投资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