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垢及其危害 | 第10-13页 |
1.1.1 垢的形成及种类 | 第10-11页 |
1.1.2 垢的危害 | 第11-13页 |
1.2 防垢阻垢技术 | 第13-15页 |
1.2.1 化学阻垢技术 | 第13-14页 |
1.2.2 物理阻垢技术 | 第14-15页 |
1.3 交变电磁场阻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交变电磁场对硬水的物化参数影响的研究 | 第16页 |
1.3.2 交变电磁场对垢体晶型影响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3 交变电磁场阻垢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20-34页 |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思想 | 第20-21页 |
2.2 分子力场与势能模型 | 第21-23页 |
2.2.1 分子力场 | 第21页 |
2.2.2 流体势能模型 | 第21-23页 |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及步骤 | 第23-27页 |
2.3.1 牛顿运动方程式的数值解法 | 第23-24页 |
2.3.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温度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2.3.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压力控制方法 | 第25-27页 |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综 | 第27-29页 |
2.5 周期性边界条件与最近镜像 | 第29-32页 |
2.6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GROMACS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电磁场作用下硬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第34-51页 |
3.1 模型参数设置与模拟实现 | 第34-36页 |
3.1.1 模拟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3.1.2 模拟过程描述 | 第35-36页 |
3.2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36-50页 |
3.2.1 模拟体系平衡的判定 | 第36页 |
3.2.2 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验证 | 第36-37页 |
3.2.3 外加电磁场作用下溶液的粘度 | 第37-41页 |
3.2.4 外加电磁场作用下粒子的自扩散系数 | 第41-44页 |
3.2.5 外加电磁场作用下径向分布函数 | 第44-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温度及电磁场频率对硬水溶液的协同影响 | 第51-59页 |
4.1 模拟细节描述 | 第51-52页 |
4.2 结果及讨论 | 第52-57页 |
4.2.1 温度及交变电磁场频率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温度及交变电磁场频率对自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温度及交变电磁场频率对径向分布函数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交变电磁场阻垢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9-69页 |
5.1 实验平台介绍 | 第59-63页 |
5.1.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9-60页 |
5.1.2 缠绕式电脉冲水处理装置的设计 | 第60-63页 |
5.2 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5.2.1 实验方案 | 第63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5.3.1 电磁场对循环水电导率的影响及分析 | 第64-66页 |
5.3.2 电磁场频率对循环水的抑垢效果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