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6页 | 
| 1.2.1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1.2.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有关理论和文献述评 | 第19-29页 |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 2.1.1 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 第19-20页 | 
| 2.1.2 能源效率及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2.2 绿色发展理论 | 第21-24页 | 
| 2.2.1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背景 | 第21-22页 | 
| 2.2.2 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 | 第22-24页 |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我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的模型选择和构建 | 第29-33页 | 
| 3.1 DEA数据包络模型 | 第29-30页 | 
| 3.2 SBM-Undesirable方向性距离函数 | 第30-31页 | 
| 3.3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绿色发展视角下全国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 第33-45页 |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3-37页 | 
| 4.1.1 投入方向指标 | 第33-34页 | 
| 4.1.2 产出方向指标 | 第34页 | 
| 4.1.3 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 4.1.4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7页 | 
| 4.2 绿色经济下全国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 | 第37-41页 | 
| 4.2.1 全国时间分异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 4.2.2 省际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 4.3 重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对比研究 | 第41-45页 | 
| 第五章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GML指数分解与“波特假说” | 第45-55页 | 
| 5.1 基于GML指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 | 第45-49页 | 
| 5.1.1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GML指数分解 | 第45-47页 | 
| 5.1.2 各省区全要素能源效率GML指数分解 | 第47-49页 | 
| 5.2 “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 第49-55页 | 
| 5.2.1 “波特假说”的提出 | 第49-50页 | 
| 5.2.2 “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 第50-55页 |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55-59页 | 
| 6.1 本文结论 | 第55-56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附录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