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0. 导论 | 第14-3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9页 |
·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战略意义 | 第14-16页 |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关于合作金融的研究成果 | 第20-22页 |
·关于合作金融股份制的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构 | 第26-28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1.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及评价 | 第30-45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历程 | 第30-33页 |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 | 第33-38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特征和评价 | 第38-41页 |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焦点、难点问题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然选择——股份制 | 第45-64页 |
·国外合作金融演变的启示 | 第45-50页 |
·信用合作的发源 | 第45-47页 |
·德国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启示 | 第47-48页 |
·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 | 第48-50页 |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造的现实障碍 | 第50-53页 |
·农村信用社改革选择股份制的必然性 | 第53-60页 |
·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 | 第53-55页 |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 第55-56页 |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实践 | 第56-60页 |
·省联社与管理者的博弈均衡 | 第60-62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博弈模型的经济意义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产权分析 | 第64-84页 |
·产权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 第64-68页 |
·产权的含义 | 第64-65页 |
·产权的基本特征 | 第65-67页 |
·产权的功能 | 第67-68页 |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属性分析 | 第68-72页 |
·股东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 第69-71页 |
·管理体制视角下的产权主体缺位 | 第71-72页 |
·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 | 第72-75页 |
·以美、英为代表的分散型股权结构 | 第72页 |
·以日、德为代表的集中型股权结构 | 第72-73页 |
·以中国为代表的垄断性股权结构 | 第73-74页 |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 第74-75页 |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 第75-82页 |
·建立明确而稳定的产权制度 | 第76-77页 |
·构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 第77-78页 |
·分类选择适度的法人层级 | 第78-79页 |
·调整和规范行业管理 | 第79-81页 |
·健全和强化外部约束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4. 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 第84-104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84-87页 |
·农村信用社治理的特殊性 | 第87-92页 |
·农村信用社治理中股东和经营者的博弈均衡 | 第87-89页 |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89-90页 |
·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关系的重塑 | 第90-92页 |
·董事会治理 | 第92-101页 |
·董事会的职能与模式 | 第92-94页 |
·董事会人数及构成 | 第94-97页 |
·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 | 第97-99页 |
·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实践 | 第99-101页 |
·农村信用社完善公司治理的重点 | 第101-103页 |
·切实改进董事会治理 | 第101-103页 |
·强化公司治理执行机制 | 第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5.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 | 第104-120页 |
·对省联社模式的几点认识 | 第104-106页 |
·省联社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 | 第106-108页 |
·省联社模式的缺陷 | 第108-110页 |
·对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110-119页 |
·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自主管理的关系 | 第110-112页 |
·清晰界定省联社的职责 #99. | 第112-113页 |
·省联社模式的改革思路 | 第113-116页 |
·加强省联社内部治理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后记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