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导论 | 第15-42页 |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述评 | 第18-32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23-3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2-39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32-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9-42页 |
2.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综合评价 | 第42-56页 |
·引言 | 第42-44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综合评价的视角选择 | 第44-45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评价指标体系的遴选原则 | 第45-46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46-47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动态评价 | 第47-54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评价结果 | 第50-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3.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生成机制:一个理论框架 | 第56-91页 |
·一个有益的理论视角:新政治经济学 | 第56-65页 |
·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逻辑与理论渊源 | 第57-59页 |
·新政治经济学的利益异质性假定 | 第59-60页 |
·利益集团及其博弈行为 | 第60-62页 |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 第62-65页 |
·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一个双重激励 | 第65-78页 |
·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脉络与内生的财政激励 | 第66-75页 |
·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特殊的政治激励 | 第75-78页 |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的特征:资本偏好与竞争形式 | 第78-84页 |
·资本偏好、流动性约束与外资依赖 | 第78-81页 |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形式 | 第81-84页 |
·异质性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的结果: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 第84-91页 |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地区财政能力的作用机制 | 第84-87页 |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政府支出偏好的作用机制 | 第87-91页 |
4.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行为与地区间财力差距 | 第91-121页 |
·地区之间财力差距的特征事实 | 第91-100页 |
·引言 | 第91-93页 |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93-97页 |
·地区之间财力差距的总体评价 | 第97-100页 |
·分权体制下的税收竞争与地区间财力差距 | 第100-106页 |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异质性 | 第100-103页 |
·异质性的税收竞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财政收入对区际财力差距的贡献 | 第104-106页 |
·分权体制下的转移支付竞争与地区间财力差距 | 第106-121页 |
·转移支付的形式及其演变的政治逻辑 | 第107-110页 |
·现行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10-119页 |
·现行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第119页 |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19-121页 |
5. 地区差异、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 | 第121-138页 |
·引言 | 第121-124页 |
·计量模型设定、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 第124-130页 |
·计量模型设定 | 第124-126页 |
·模型指标选择 | 第126-129页 |
·研究数据说明 | 第129-130页 |
·计量结果分析 | 第130-135页 |
·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 第130-133页 |
·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 | 第133-135页 |
·研究结论与政策意蕴 | 第135-138页 |
6. 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型: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取向 | 第138-160页 |
·地方政府转型的内在逻辑:动因与目标模式 | 第138-149页 |
·政府转型的理论内涵 | 第138-140页 |
·西方国家政府转型的历史逻辑 | 第140-143页 |
·我国地方政府转型的内在逻辑 | 第143-149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分析:内涵与特性 | 第149-154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第150-152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性 | 第152-154页 |
·地方政府转型的机制设计:激励与约束 | 第154-160页 |
·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 | 第155-157页 |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建立传递居民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 | 第157-158页 |
·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完善的"用脚投票"机制 | 第158-160页 |
7. 财政分权框架下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基于财政均等化的视角 | 第160-177页 |
·转移支付目标的重塑:财政均等化 | 第160-167页 |
·转移支付目标的经济学考察:理论依据 | 第161-165页 |
·转移支付目标的现实选择:横向财政均等化 | 第165-167页 |
·转移支付结构的优化: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导 | 第167-172页 |
·调整反映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 | 第169-170页 |
·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 | 第170-171页 |
·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 第171-172页 |
·转移支付分配模式的优化:建立公式为基础的均等化分配机制 | 第172-177页 |
·财政均等化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173-174页 |
·均等化转移支付公式的设计 | 第174-177页 |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77-185页 |
·主要结论 | 第177-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182-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4页 |
致谢 | 第194-19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