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实时中间件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构件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实时自适应调度算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组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中间件及构件技术 | 第13-22页 |
·中间件技术简介 | 第13-15页 |
·CORBA | 第13-14页 |
·COM/DCOM | 第14-15页 |
·EJB | 第15页 |
·中间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不足 | 第15-16页 |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中间件的不足 | 第16页 |
·构件技术简介 | 第16-19页 |
·CCM 模型 | 第17页 |
·COM/COM+模型 | 第17-18页 |
·J2EE 模型 | 第18页 |
·青鸟构件模型 | 第18-19页 |
·3C 模型 | 第19页 |
·嵌入式构件模型 | 第19页 |
·性能构件 | 第19-21页 |
·可信软件 | 第19-20页 |
·可信软件发展现状 | 第20页 |
·可信构件 | 第20页 |
·性能构件的概念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性能构件模型RTARMM | 第22-36页 |
·RTARMM 模型 | 第22-24页 |
·RTARMM 技术概要设计 | 第22-23页 |
·RTARMM 的总体结构 | 第23-24页 |
·性能构件的详细分析 | 第24-32页 |
·代理(Delegate) | 第24-25页 |
·合同(Contract) | 第25页 |
·系统状态对象(System Condition Object) | 第25-26页 |
·Qoskets:可复用的自适应策略 | 第26-27页 |
·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ion) | 第27-28页 |
·性能描述语言QDL | 第28-30页 |
·RTARMM 的执行流程 | 第30-32页 |
·运行RTARMM 的系统的软件配置 | 第32页 |
·性能构件的接口 | 第32-34页 |
·内部接口的开发规则 | 第32-33页 |
·外部接口 | 第33-34页 |
·分布式的性能构件 | 第34-35页 |
·客户端的RTARMM 和服务器端的RTARMM | 第34-35页 |
·RTARMM 的分布式应用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实时调度性能构件 | 第36-53页 |
·实时调度性能构件的功能描述 | 第36页 |
·实时调度性能构件的不同工作模式 | 第36-41页 |
·提高现有任务级别 | 第37-38页 |
·提高任务级别的QoS 自适应流程 | 第37-38页 |
·分式环境下创建新任务 | 第38-40页 |
·分布式节点出现故障 | 第40-41页 |
·实时调度算法设计及其实现 | 第41-48页 |
·合同定制模块设计说明 | 第42-43页 |
·程序描述 | 第42页 |
·逻辑流程 | 第42-43页 |
·重要接口及其功能 | 第43页 |
·本地自适应模块设计说明 | 第43-46页 |
·程序描述 | 第43-44页 |
·逻辑流程 | 第44-45页 |
·重要接口及其功能 | 第45-46页 |
·分布式自适应模块设计说明 | 第46-48页 |
·程序描述 | 第46页 |
·逻辑流程 | 第46-47页 |
·重要接口及其功能 | 第47-48页 |
·实时调度性能模块构件化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时调度性能构件演示系统 | 第53-69页 |
·分布式平台搭建 | 第53-54页 |
·分布式多节点的实时调度性能构件 | 第54-56页 |
·实时调度演示程序的开发与演示结果 | 第56-68页 |
·中间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启动 | 第58-61页 |
·各节点演示任务设计及演示效果 | 第61-67页 |
·飞机遭遇风暴 | 第61-63页 |
·飞机遭到导弹攻击 | 第63-64页 |
·节点发生当机现象 | 第64-67页 |
·演示结束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其展望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