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我国新闻侵权概论 | 第8-13页 |
(一) 从新闻自由谈新闻侵权的含义 | 第8-9页 |
(二) 新闻侵权的法律特征 | 第9-11页 |
(三) 新闻侵权的实质 | 第11-13页 |
二、我国新闻侵权的表现形式 | 第13-16页 |
(一) 新闻内容失实 | 第13页 |
(二) 新闻批评与评论不当 | 第13-14页 |
(三) 使用侮辱或诽谤的禁用词 | 第14页 |
(四) 过实报道或披露他人隐私 | 第14-15页 |
(五) 用词缺少法律意识 | 第15-16页 |
三、我国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与认定 | 第16-24页 |
(一) 我国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16页 |
(二) 我国新闻侵权的认定标准 | 第16-24页 |
四、我国新闻侵权的司法救济 | 第24-26页 |
(一) 非财产性救济方式 | 第24-25页 |
(二) 财产性救济:损害赔偿 | 第25-26页 |
五、我国新闻侵权的责任豁免 | 第26-32页 |
(一) 我国新闻侵权责任豁免的根据 | 第26-27页 |
(二) 我国新闻侵权的责任豁免类型 | 第27-32页 |
六、我国新闻侵权的原因 | 第32-36页 |
(一) 法律知识浅薄、法律意识缺失 | 第32-33页 |
(二) 部分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行业竞争无序 | 第33-34页 |
(三) 违背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侵权的具体原因 | 第34页 |
(四) 采访权的不当行使与隐性采访过多滋生新闻侵权 | 第34-36页 |
七、我国新闻侵权的预防 | 第36-43页 |
(一) 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 第36-37页 |
(二) 坚持新闻真实理念和准确的“角色定位” | 第37-38页 |
(三) 加强行业自律,构建媒体行业规范 | 第38-39页 |
(四) 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行业素质 | 第39-40页 |
(五) 完善我国新闻侵权方面的立法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8-5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