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发展 | 第10-19页 |
2. 目标性状转移 | 第19-20页 |
3.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核质、胞质基因组研究 | 第20-23页 |
4.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5. 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 | 第24-27页 |
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28-48页 |
一、原生质体融合 | 第28-30页 |
二、同工酶分析 | 第30-33页 |
三、DNA提取 | 第33-35页 |
四、RAPD分析 | 第35-36页 |
五、5S rDNA间隔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六、SSR分析 | 第37-41页 |
七、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 第41-43页 |
八、CAC1转座子5端片段的克隆 | 第43-47页 |
九、GC-MS分析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一)拟南芥和川西獐牙菜的体细胞杂交 | 第48-64页 |
(一) 融合组合及再生克隆形态 | 第48页 |
(二) 再生愈伤组织杂种性质的鉴定 | 第48-55页 |
1-1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48-50页 |
1-2 染色体分析 | 第50页 |
1-3 RAPD分析 | 第50-51页 |
1-4 5S-rDNA间隔序列差异分析 | 第51页 |
1-5 叶绿体 SSR分析 | 第51-55页 |
(三) 杂种克隆醇溶性物质分析 | 第55-60页 |
(四) CAC1转座子5端片段的克隆 | 第60-64页 |
实验结果(二)小麦与鹅观草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 第64-69页 |
(一) 融合及再生克隆形态 | 第64页 |
(二) 再生克隆的杂种性质的鉴定 | 第64-69页 |
2-1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64页 |
2-2 染色体分析 | 第64-65页 |
2-3 RAPD分析 | 第65-66页 |
2-4 5S rDNA间隔序列分析 | 第66-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1. 体细胞杂种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69页 |
2. 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互作 | 第69-70页 |
3. 远缘科间及近缘属间植物体细胞杂种的遗传平衡与互补再生 | 第70-71页 |
4.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实现中药材药效成分的转移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