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胞质杂交体调控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技术路线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 引言第9页
    2 目前研究红系分化的主要模型第9-12页
        2.1 常用的细胞系及分化诱导剂第9-11页
            2.1.1 MEL细胞第10页
            2.1.2 K562细胞第10页
            2.1.3 分化诱导剂第10页
            2.1.4 鼠胚胎干细胞第10-11页
        2.2 动物模型第11-12页
            2.2.1 小鼠第11页
            2.2.2 斑马鱼和非洲爪蟾第11页
            2.2.3 鸟(禽)类系统第11-12页
    3 胞质杂交体模型第12-13页
        3.1 胞质杂交体概述第12页
        3.2 胞质杂交体的构建第12-13页
            3.2.1 细胞融合第12-13页
            3.2.2 选择性标记第13页
            3.2.3 胞质因子反式调控实例第13页
    4 红系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3-14页
    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网织红细胞的诱发第15-19页
    1 前言第15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5-16页
        2.1 实验动物第15页
        2.2 试剂第15页
        2.3 网织红细胞的诱发第15页
        2.4 网织红细胞的获取及染色第15-16页
    3 结果第16-17页
        3.1 药物不同注射剂量对动物生存影响第16页
        3.2 网织红细胞诱发结果第16-17页
            3.2.1 注射剂量对网织红细胞诱发率的影响第16页
            3.2.2 注射时间对网织红细胞诱发率的影响第16-17页
    4 讨论第17-19页
第三章 胞质杂交体的构建、筛选以及检测第19-27页
    1 前言第19-20页
        1.1 红系分化相关的基因:gata-1、nf-e2、β-globin第19页
        1.2 细胞周期基因:p53和p16第19-20页
        1.3 增殖、凋亡基因以及癌基因第20页
        1.4 细胞骨架蛋白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 亲本细胞的获得及培养第20页
        2.2 pEGFP-C1质粒的提取第20-21页
        2.3 pEGFP-C1质粒转染网织红细胞第21页
        2.4 细胞融合第21-22页
        2.5 融合细胞的筛选与培养第22页
        2.6 mRNA的提取、反转录以及基因表达检测第22-23页
    3 结果第23-24页
        3.1 pEGFP-C1质粒提取结果第23-24页
        3.2 筛选得到的融合细胞第24页
        3.3 MR.K562 mRNA的提取、反转录以及基因表达检测第24页
    4 讨论第24-27页
第四章 胞质杂交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7-37页
    1 前言第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2.1 双向电泳样品制备第27页
        2.2 蛋白定量第27页
        2.3 等电聚焦第27-28页
        2.4 胶条的平衡第28页
        2.5 灌制12.5%SDS-PAGE胶第28-29页
        2.6 转移胶条和第二向SDS-PAGE第29页
        2.7 与质谱连用的银染及图像分析第29页
        2.8 胶内酶解第29-30页
        2.9 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搜索第30页
    3 结果第30-36页
        3.1 双向电泳结果第30-32页
        3.2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结果第32-36页
    4 讨论第36-37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37-38页
    1 结论第37页
    2 展望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EZH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下一篇: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诱导分化的功能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