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粘土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概述 | 第9-11页 |
1.1.1 路基填料的分类 | 第9页 |
1.1.2 红粘土的形成 | 第9-10页 |
1.1.3 红粘土作为路基填料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红粘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改性红粘土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水稳定性研究 | 第17-19页 |
1.3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1-29页 |
2.1 原材料 | 第21-24页 |
2.1.1 红粘土 | 第21-22页 |
2.1.2 固硫灰渣 | 第22-23页 |
2.1.3 水泥 | 第23页 |
2.1.4 石灰 | 第23-24页 |
2.1.5 试验用水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物性试验 | 第24-25页 |
2.2.2 直剪试验 | 第25页 |
2.2.3 加州承载比试验 | 第25页 |
2.2.4 收缩试验 | 第25-26页 |
2.2.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26-27页 |
2.2.6 抗压强度试验 | 第27页 |
2.2.7 水稳定性试验 | 第27页 |
2.2.8 微观试验 | 第27-29页 |
3 固硫灰改性红粘土的研究 | 第29-51页 |
3.1 红粘土的性质研究 | 第29-33页 |
3.1.1 物理性质 | 第29页 |
3.1.2 最优含水率 | 第29-30页 |
3.1.3 筛分试验 | 第30-31页 |
3.1.4 直剪试验 | 第31-32页 |
3.1.5 缩限和自由膨胀率 | 第32-33页 |
3.2 巡检司固硫灰对红粘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1 固硫灰对红粘土液塑限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固硫灰对红粘土最优含水率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 固硫灰对红粘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37-42页 |
3.3.1 固硫灰对加州承载比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固硫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 固硫灰对红粘土变形及水稳定性影响 | 第42-48页 |
3.4.1 固硫灰对收缩变形影响 | 第42-46页 |
3.4.2 固硫灰对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3 环境效益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4 不同材料对红粘土的改性对比研究 | 第51-71页 |
4.1 安文固硫渣对红粘土改性研究 | 第51-61页 |
4.1.1 不同掺量固硫渣对红粘土液塑限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 不同掺量固硫渣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 | 第52-53页 |
4.1.3 不同掺量固硫渣对直剪试验影响 | 第53-56页 |
4.1.4 不同掺量固硫渣对收缩变形影响 | 第56-58页 |
4.1.5 安文固硫渣改性红粘土 | 第58-61页 |
4.2 与改性材料对比 | 第61-66页 |
4.2.1 液塑限 | 第61-62页 |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62页 |
4.2.3 水稳定性 | 第62-65页 |
4.2.4 掺减水剂对红粘土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改性固硫灰渣的对比 | 第66-68页 |
4.3.1 基本性质 | 第66-67页 |
4.3.2 矿物组成 | 第67页 |
4.3.3 SEM 分析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5 微观机理研究 | 第71-81页 |
5.1 改性机理 | 第71-72页 |
5.2 矿物组成分析 | 第72-75页 |
5.3 扫描电镜 SEM 分析 | 第75-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