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1.1.1 公路里程和财政资源倍增 | 第8-9页 |
1.1.2 新一轮体制改革开始实施 | 第9-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关于行政类事业单位去向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的探讨 | 第13页 |
1.2.3 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为一个单独的视角进行分析 | 第13-14页 |
1.2.4 关于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1.2.5 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公路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 第19-23页 |
2.1 恢复与建设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49 年~1957 年) | 第19页 |
2.2 发展和调整时期的公路管理机构(1958 年~1965 年) | 第19-20页 |
2.3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公路管理机构(1966 年~1976 年) | 第20-21页 |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公路管理机构(1977 年~1996 年) | 第21页 |
2.5 《公路法》颁布施行以来的公路管理机构(1997 年至今)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公路管理机构现状 | 第23-38页 |
3.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现状 | 第25页 |
3.2 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 第25-30页 |
3.2.1 机构名称繁多,规格设置不统一 | 第25-28页 |
3.2.2 机构组织结构模式多样,各具特点 | 第28-29页 |
3.2.3 机构分设严重,存在诸多职能交叉设置 | 第29-30页 |
3.3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现状 | 第30-32页 |
3.3.1 职能配置标准不统一 | 第30-31页 |
3.3.2 职能重心错位 | 第31页 |
3.3.3 职能方式偏传统 | 第31-32页 |
3.5 公路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3.5.1 公路管理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 | 第32-34页 |
3.5.2 机构性质定位不科学导致机构运行机制不畅 | 第34-35页 |
3.5.3 机构经费保障不足 | 第35-36页 |
3.5.4 机构设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相关理论 | 第38-43页 |
4.1 重塑公路管理机构性质的理论依据——公共信托理论 | 第38-39页 |
4.2 公路管理机构职能改革的重要理论借鉴——公共选择理论 | 第39-41页 |
4.3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支撑——组织管理理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国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及经验借鉴 | 第43-49页 |
5.1 美国公路管理机构 | 第43-44页 |
5.2 日本公路管理机构 | 第44-45页 |
5.3 法国公路管理机构 | 第45-46页 |
5.4 英国公路管理机构 | 第46-47页 |
5.5 经验借鉴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对策 | 第49-69页 |
6.1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整体思路 | 第49-60页 |
6.1.1 重新定位公路管理机构性质 | 第49-50页 |
6.1.2 完善公路行政管理职能配置 | 第50-53页 |
6.1.3 建立科学的公路管理体制 | 第53-55页 |
6.1.4 优化公路管理机构设置 | 第55-59页 |
6.1.5 转变公路管理方式 | 第59-60页 |
6.2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难点、重点 | 第60-65页 |
6.2.1 强化公路管理队伍建设 | 第61-64页 |
6.2.2 统一经费标准 | 第64-65页 |
6.3 公路管理机构行政化的保障措施 | 第65-69页 |
6.3.1 正确认识行政化,树立公路综合行政理念 | 第66页 |
6.3.2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实现机构性质法定化 | 第66-67页 |
6.3.3 加强领导对改革的支持和指导,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 第67页 |
6.3.4 加大改革前期宣传力度,创新组织文化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