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桩—土耦合纵向振动理论解与数值解对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前沿第12-17页
        1.2.1 桩基纵向振动解析研究第13-16页
        1.2.2 桩基纵向振动数值模拟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基于平面应变模型的桩基纵向振动理论解与数值解第18-32页
    引言第18页
    2.1 平面应变模型理论解第18-23页
        2.1.1 计算模型第18-19页
        2.1.2 平面应变模型下桩土接触面的刚度第19-20页
        2.1.3 粘弹性桩纵向振动控制方程及求解第20-22页
        2.1.4 桩顶动力响应第22-23页
    2.2 桩基纵向振动数值解第23-28页
        2.2.1 纵波在圆截面桩中的传播特性第23-24页
        2.2.2 脉冲信号的选择第24页
        2.2.3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2.2.4 数值模型计算第27-28页
    2.3 桩顶动力响应理论解与数值解的对比研究第28-31页
        2.3.1 桩侧土剪切波速变化时解的对比第28-30页
        2.3.2 桩侧土密度变化时解的对比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于广义 Voigt 模型的桩基纵向振动理论解与数值解第32-53页
    引言第32页
    3.1 基于广义Voigt模型的理论解第32-42页
        3.1.1 计算模型第32-33页
        3.1.2 耦合条件第33页
        3.1.3 动力方程的建立第33-38页
        3.1.4 桩 (虚土桩 )- 土模型参数选择及桩顶响应第38-42页
    3.2 桩基振动数值模拟解第42-48页
        3.2.1 脉冲信号的选择第42页
        3.2.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3.2.3 数值模型计算第45-48页
    3.3 桩顶动力响应理论解与数值解的对比研究第48-52页
        3.3.1 虚土桩纵波波速变化时解的对比第48-49页
        3.3.2 虚土桩桩长变化时解的对比第49-51页
        3.3.3 桩底持力层厚度变化时解的对比第51-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径向非均质土中桩基纵向振动理论解与数值解第53-74页
    引言第53页
    4.1 基于虚土桩法的理论解第53-63页
        4.1.1 虚土桩模型第53-54页
        4.1.2 耦合条件第54页
        4.1.3 复刚度传递平面应变模型[ 9]第54-57页
        4.1.4 桩体纵向振动控制方程的建立第57-58页
        4.1.5 桩体纵向振动控制方程的求解第58-60页
        4.1.6 桩顶动力响应第60-63页
    4.2 基于虚土桩法的数值解第63-69页
        4.2.1 脉冲信号的选择第63-64页
        4.2.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4.2.3 数值模型的计算第66-69页
    4.3 桩顶动力响应理论解与数值解的对比研究第69-73页
        4.3.1 虚土桩纵波波速变化时解的对比第69-70页
        4.3.2 虚土桩桩长变化时解的对比第70-72页
        4.3.3 持力层厚度变化时解的对比第72-73页
    4.4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桩- 土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可行性分析第74-83页
    引言第74页
    5.1 数值模型建立第74-75页
        5.1.1 桩- 土振动计算模型第74页
        5.1.2 桩- 土之间关系的建立第74页
        5.1.3 桩- 土模型边界条件第74-75页
        5.1.4 加载条件第75页
        5.1.5 ANSYS / LS - DYNA 求解步骤第75页
    5.2 桩侧为均质土体时的数值计算及解的对比第75-82页
        5.2.1 桩侧为均质土体的数值解第75-81页
        5.2.2 数值解与理论解的对比第81-82页
    5.3 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总结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化研究
下一篇: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基坑围护结构影响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