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研究基础 | 第16-23页 |
2.1 景观 | 第16-17页 |
2.1.1 景观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景观的文化内涵 | 第16-17页 |
2.2 文化景观 | 第17-20页 |
2.2.1 文化景观的理论视角 | 第17页 |
2.2.2 文化景观的类型 | 第17-18页 |
2.2.3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8页 |
2.2.4 文化景观特征 | 第18-20页 |
2.3 文化景观与相关学科理论 | 第20-22页 |
2.3.1 文化景观与文化符号学 | 第20页 |
2.3.2 文化景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3.3 乡村文化景观理论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3 黑龙江省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调查分析 | 第23-45页 |
3.1 调研区位对象 | 第23页 |
3.2 调研范围与内容 | 第23-24页 |
3.3 街津口赫哲族乡景观概况 | 第24-32页 |
3.3.1 街津口赫哲族乡历史沿革 | 第24页 |
3.3.2 街津口赫哲族乡现状概况 | 第24-32页 |
3.4 八岔赫哲族乡景观概况 | 第32-37页 |
3.4.1 八岔赫哲族乡历史沿革 | 第32-33页 |
3.4.2 八岔赫哲族乡现状概况 | 第33页 |
3.4.3 八岔赫哲族乡景观调查分析 | 第33-37页 |
3.5 四排赫哲族乡景观概况 | 第37-40页 |
3.5.1 四排赫哲族乡历史沿革 | 第37-38页 |
3.5.2 四排赫哲族乡现状概况 | 第38页 |
3.5.3 四排赫哲族乡景观调查分析 | 第38-40页 |
3.6 敖其赫哲族村景观概况 | 第40-43页 |
3.6.1 敖其赫哲族村历史沿革 | 第40-41页 |
3.6.2 敖其赫哲族村现状概况 | 第41页 |
3.6.3 敖其赫哲族村景观调查分析 | 第41-43页 |
3.7 抓吉赫哲族村景观概况 | 第43-44页 |
3.7.1 抓吉赫哲族村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43页 |
3.7.2 抓吉赫哲族村景观调查分析 | 第43-44页 |
3.8 小结 | 第44-45页 |
4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分析 | 第45-75页 |
4.1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自然基底 | 第45-49页 |
4.1.1 赫哲族村落选址特征 | 第45-47页 |
4.1.2 赫哲族村落资源特征 | 第47-49页 |
4.2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物质结构要素 | 第49-62页 |
4.2.1 村落空间景观形态特征 | 第49-52页 |
4.2.2 村落民居与公共空间 | 第52-62页 |
4.3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非物质价值内涵 | 第62-66页 |
4.3.1 赫哲族村落生活方式 | 第63-65页 |
4.3.2 赫哲族景观仪式与习俗 | 第65-66页 |
4.3.3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 第66页 |
4.4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多样性内涵要素 | 第66-72页 |
4.4.1 文化景观内涵要素之民族景观文化符号 | 第66-70页 |
4.4.2 文化景观内涵要素之民族布局手法 | 第70-71页 |
4.4.3 文化景观内涵要素之民族情感意识与思想 | 第71-72页 |
4.5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 第72-74页 |
4.5.1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现状问题 | 第72-73页 |
4.5.2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当前机遇 | 第73-74页 |
4.6 小结 | 第74-75页 |
5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发展策略 | 第75-80页 |
5.1 影响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发展的因素 | 第75-76页 |
5.1.1 影响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物质成分发展的要素 | 第75页 |
5.1.2 影响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非物质成分发展的要素 | 第75-76页 |
5.2 从景观结构角度看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发展定位 | 第76-77页 |
5.3 从人与景观的互建过程看赫哲族文化景观构建 | 第77-78页 |
5.4 赫哲族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展望 | 第78-79页 |
5.5 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