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法“社会调查制度”之探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解读“社会调查制度” | 第11-14页 |
一、《北京规则》的解读 | 第11-12页 |
二、中国学界的定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外的类似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安置前报告 | 第14-19页 |
一、少年法院的基石之一:缓刑制度 | 第14-15页 |
二、安置前报告 | 第15-17页 |
三、与成人刑事量刑程序的异同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日本家庭法院的社会调查 | 第19-22页 |
一、日本少年司法的发展 | 第19-20页 |
二、调查与审判 | 第20-21页 |
三、家庭调查官的社会调查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加拿大的量刑前报告 | 第22-25页 |
一、量刑前报告的功能及适用范畴 | 第22-23页 |
二、具体规定 | 第23-24页 |
三、实施效果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共通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社会调查制度在中国的现状 | 第27-53页 |
第一节 举步维艰的立法 | 第27-31页 |
一、牵强的相关国内法律规定 | 第27-28页 |
二、地位不明的国际条约 | 第28-29页 |
三、纲领式的部门规章及司法解释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不尽如人意的司法实践 | 第31-42页 |
一、如火如荼的试点 | 第31-32页 |
二、凸显的问题 | 第32-42页 |
第三节 定纷止争的“2010 意见” | 第42-53页 |
一、社会调查制度流程 | 第43-45页 |
二、剖析2010 意见解决的问题 | 第45-53页 |
第四章 对社会调查制度的思考 | 第53-64页 |
第一节 存在的正当性 | 第53-58页 |
一、我国理论界对社会调查制度存在正当性的探讨 | 第53-55页 |
二、国外的理念——以美国和日本为例 | 第55-58页 |
第二节 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效果 | 第58-60页 |
第三节 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60-64页 |
一、异地委托调查——外地户籍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 | 第60-61页 |
二、社会调查报告真实性的保障 | 第61-62页 |
三、推广心理矫正机制 | 第62页 |
四、借助民间力量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