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玉米钾离子高效利用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1.1 玉米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1页
    1.2 几种常见的玉米遗传转化的方法第11-14页
        1.2.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1-12页
        1.2.2 基因枪轰击法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2页
        1.2.3 花粉管通道法第12-13页
        1.2.4 三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比较第13-14页
    1.3 玉米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钾高效利用基因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钾高效利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2 高等植物钾离子吸收机制第16-17页
        1.4.3 高等植物中的钾离子通道第17-20页
    1.5 植物 DNA 甲基化的研究第20-23页
        1.5.1 表观遗传学第20-21页
        1.5.2 DNA 甲基化的分析方法第21-22页
        1.5.3 DNA 胞嘧啶甲基化在植物学中研究的应用第22-23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玉米茎节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遗传转化第24-39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24-25页
        2.1.2 植物受体材料第25页
    2.2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25-26页
        2.2.2 实验仪器第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3.1 培养基的配制第26-27页
        2.3.2 质粒的提取第27页
        2.3.3 遗传转化菌液的准备第27-29页
        2.3.4 茎节再生体系的直接成苗第29-30页
        2.3.5 茎节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第30页
        2.3.6 植株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0-3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4.1 种子消毒剂 NaClO 浓度筛选第31-32页
        2.4.2 不同消毒剂对茎节再生植株性状的影响第32-35页
        2.4.3 不同浓度琼脂对玉米茎节再生的影响第35-36页
        2.4.4 玉米茎节遗传转化第36-38页
    2.5 讨论第38页
        2.5.1 茎节体系的优化第38页
        2.5.2 玉米茎节的遗传转化第38页
    2.6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转 AlHAK1 与 AtCBL9 基因植株的筛选第39-53页
    3.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3.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39页
        3.1.2 植物受体材料第39-40页
    3.2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第40页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3.1 渗透液的配制第40页
        3.3.2 植物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40-41页
        3.3.3 线性载体的构建以及获得第41-42页
        3.3.4 花粉管通道法第42-43页
    3.4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第43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3.5.1 线性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45页
        3.5.2 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基因组第45页
        3.5.3 转基因玉米幼苗的 Basta 筛选第45-46页
        3.5.4 花粉管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第46-51页
    3.6 讨论第51-52页
    3.7 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玉米茎节再生植株根部的 MSAP 分析第53-82页
    4.1 实验材料第53页
        4.1.1 菌株及表达载体第53页
        4.1.2 植物材料第53页
    4.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53-54页
        4.2.1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53-54页
        4.2.2 实验仪器第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64页
        4.3.1 培养基的配制第54页
        4.3.2 实验材料的准备第54-55页
        4.3.3 MSAP 相关技术第55-60页
        4.3.4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克隆第60-64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4-80页
        4.4.1 基因组 DNA 的处理第64-67页
        4.4.2 茎节及其生根后的 MSAP 分析第67-72页
        4.4.3 部分选定片段的回收及其表达分析第72-76页
        4.4.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6-78页
        4.4.5 选定基因的功能验证第78-80页
    4.5 讨论第80-81页
    4.6 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全文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作者简介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钼酸镧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对碘电对催化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分子高次谐波特性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