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财政支出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 第13-16页 |
1.2.2 财政支出绩效测度 | 第16-19页 |
1.2.3 财政支出绩效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2 京津冀区域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4-36页 |
2.1 京津冀区域条件分析 | 第24-27页 |
2.1.1 京津冀区域区位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2.1.2 京津冀区域政策条件分析 | 第25-26页 |
2.1.3 京津冀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第26-27页 |
2.2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2.2.1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规模 | 第27-29页 |
2.2.2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结构 | 第29-31页 |
2.3 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2.3.1 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2.3.2 京津冀区域联系度较低 | 第32-34页 |
2.3.3 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严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绩效测度 | 第36-54页 |
3.1 财政支出绩效测度的内涵与原则 | 第36-37页 |
3.1.1 财政支出绩效测度的内涵 | 第36页 |
3.1.2 财政支出绩效测度的原则 | 第36-37页 |
3.2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绩效测度方法 | 第37-40页 |
3.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7-38页 |
3.2.2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38-40页 |
3.3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绩效测度指标 | 第40-44页 |
3.3.1 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3.3.2 指标体系 | 第41-44页 |
3.4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绩效实证分析 | 第44-52页 |
3.4.1 主成分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4.2 DEA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0页 |
4.1 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54-56页 |
4.2 TOBIT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4.3 TOBIT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0-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5.2.1 完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61-62页 |
5.2.2 明确功能定位 | 第62页 |
5.2.3 注重财政支出质量建设 | 第62页 |
5.2.4 加强生态治理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