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念 | 第11-18页 |
一、非法证据的概念及种类 | 第11-15页 |
(一) 非法证据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 非法证据的种类 | 第13-15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三、域外立法考察及国际文件规定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 | 第18-23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二) 实践现状 | 第19-21页 |
(三) 理论界现状 | 第21-23页 |
二、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 立法方面的原因 | 第23页 |
(二) 法律解释方面的原因 | 第23-24页 |
(三) 配套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24页 |
(四) 司法环境和司法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意义 | 第26-29页 |
一、有利于促进人权保障 | 第26页 |
二、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 第26-27页 |
三、有利于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 | 第27页 |
四、遵循国际刑事证据立法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设想 | 第29-39页 |
一、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规定 | 第29-31页 |
(一) 完善宪法的根本性规定 | 第29页 |
(二) 完善刑事诉讼立法的具体规定 | 第29-31页 |
二、构建非法证据有分别的排除规则 | 第31-34页 |
(一)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绝对排除”规则 | 第31-32页 |
(二)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原则排除例外补强采用”规则 | 第32-33页 |
(三) 非法证据的派生证据排除规则设想——“原则排除例外采用”规则 | 第33-34页 |
三、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和标准 | 第34-35页 |
四、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制度 | 第35-39页 |
(一) 完善讯问制度 | 第35-36页 |
(二) 建立沉默权制度 | 第36页 |
(三)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36-37页 |
(四) 完善证据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页 |
(五) 设立独立证据审查程序制度 | 第37-38页 |
(六) 完善惩戒制度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