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废弃物的水热碳化试验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概况 | 第12-15页 |
1.1.1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 第12页 |
1.1.2 生物质基本组成 | 第12-15页 |
1.2 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技术 | 第15-18页 |
1.2.1 直接燃烧 | 第15-16页 |
1.2.2 生物转化技术 | 第16-17页 |
1.2.3 生物质热解技术 | 第17页 |
1.2.4 生物质气化技术 | 第17-18页 |
1.2.5 生物质液化技术 | 第18页 |
1.3 水热技术 | 第18-24页 |
1.3.1 水热气化 | 第19页 |
1.3.2 水热液化 | 第19-20页 |
1.3.3 水热碳化 | 第20-24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 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5-27页 |
2.1.1 水热碳化反应系统装置 | 第25-26页 |
2.1.2 活化反应装置系统 | 第26-27页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7-29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9-31页 |
3 原料组分对生物质水热碳化的影响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3.3.1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第33-35页 |
3.3.2 原料组分对碳化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5-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过程参数对纤维素水热碳化的影响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4.3.1 碳化物的理化特性 | 第43-45页 |
4.3.2 碳分布 | 第45-46页 |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46-47页 |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7-48页 |
4.3.5 纤维素水热碳化的机理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纤维素水热制备功能碳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51-59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实验 | 第51-53页 |
5.2.1 水热碳化实验 | 第51-52页 |
5.2.2 化学活化实验 | 第52页 |
5.2.3 静态吸附实验 | 第52-5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3-54页 |
5.3.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4-55页 |
5.3.3 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55-57页 |
5.3.4 吸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0-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