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研究--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8-14页
    1.1 研究缘起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1.3.2 内容分析法第11页
        1.3.3 问卷调查法第11-12页
        1.3.4 访谈法第12页
    1.4 研究逻辑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仿古旅游产品相关研究第14-18页
        2.1.1 仿古街区第14-15页
        2.1.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第15-16页
        2.1.3 仿古城旅游产品第16页
        2.1.4 研究述评第16-17页
        2.1.5 仿古城概念第17-18页
    2.2 旅游吸引力研究第18-21页
        2.2.1 旅游吸引力概念第18-19页
        2.2.2 旅游吸引力模型第19-20页
        2.2.3 旅游吸引力因素分析第20-21页
        2.2.4 研究述评第21页
    2.3 真实性理论基础第21-24页
3 仿古城建构中的理论依据第24-33页
    3.1 研究对象选取第24-25页
    3.2 仿古城建构的真实性问题第25-26页
    3.3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第26-27页
    3.4 台儿庄古城的真实性分析第27-33页
        3.4.1 台儿庄古城具有逻辑真实性第27-28页
        3.4.2 台儿庄古城不同程度的真实性建构第28-29页
        3.4.3 不同旅游者的真实性感知第29-31页
        3.4.4 无关客体真实的旅游满意度第31-33页
4 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系统第33-53页
    4.1 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系统结构第33页
    4.2 台儿庄古城吸引力指标选取第33-39页
    4.3 问卷设计第39-40页
    4.4 数据分析方法第40页
    4.5 数据收集第40-41页
    4.6 数据分析第41-51页
        4.6.1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1页
        4.6.2 描述统计分析第41-45页
        4.6.3 因子分析第45-51页
    4.7 仿古城旅游吸引力系统建构第51-53页
5 总结第53-56页
    5.1 研究结论第53-54页
    5.2 研究创新第54页
    5.3 研究局限第54-55页
    5.4 研究展望第55-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第56-57页
附录第57-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后记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儒经注中的经义重构--理雅各《诗经》注疏话语研究
下一篇:融通中西,守望记忆—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