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 | 第7-9页 |
1.2 可视化技术发展 | 第9-11页 |
1.3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可视化 | 第11页 |
1.4 可视化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11-14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2 矿井通风机运行特性 | 第15-22页 |
2.1 通风机的工作特点 | 第15页 |
2.2 通风机性能相关参数及计算公式 | 第15-20页 |
2.2.1 大气密度 | 第15-17页 |
2.2.2 通风机风量 | 第17页 |
2.2.3 通风机风压 | 第17-19页 |
2.2.4 通风机功率 | 第19-20页 |
2.2.5 通风机效率 | 第20页 |
2.3 通风机的特性曲线和网路性能曲线 | 第20-22页 |
3 矿井通风机可视化仿真的功能 | 第22-33页 |
3.1 虚拟通风机的建立 | 第22-23页 |
3.2 通风机个体特性化 | 第23-24页 |
3.3 测试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3.4 性能曲线的绘制及相关操作 | 第26-29页 |
3.5 性能分析和工况分析 | 第29-32页 |
3.6 仿真控制 | 第32-33页 |
4 风机可视化程序设计 | 第33-68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4.1.1 系统功能图 | 第33页 |
4.1.2 结构框图 | 第33-34页 |
4.2 可视化界面设计 | 第34-43页 |
4.2.1 属性页对话框的实现方法 | 第34-38页 |
4.2.2 可编辑表格控件的实现方法 | 第38-40页 |
4.2.3 对话框-视图框架结构的实现 | 第40-41页 |
4.2.4 通风机动态旋转的实现 | 第41-43页 |
4.3 数据存取管理设计 | 第43-52页 |
4.3.1 数据存取管理方式的选择 | 第43-45页 |
4.3.2 数据库及访问技术的选择 | 第45-46页 |
4.3.3 数据库的设计 | 第46-52页 |
4.3.3.1 概念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4.3.3.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48-51页 |
4.3.3.3 实现原理 | 第51-52页 |
4.4 特性曲线的自动绘制和性能分析程序设计 | 第52-61页 |
4.4.1 坐标系统的建立 | 第52-56页 |
4.4.1.1 VC++中坐标系统 | 第52-53页 |
4.4.1.2 坐标系统的设计 | 第53-55页 |
4.4.1.3 坐标轴绘制和最小刻度区间长度的确定 | 第55-56页 |
4.4.2 性能曲线的绘制及其相关操作 | 第56-60页 |
4.4.3 性能分析和工况分析的实现 | 第60-61页 |
4.5 测试数据处理子系统 | 第61-68页 |
4.5.1 测试数据存储 | 第61-62页 |
4.5.2 数据整理的实现 | 第62-63页 |
4.5.2.1 整理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4.5.2.2 数据整理的实现 | 第63页 |
4.5.3 回归分析处理 | 第63-68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