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983G红外光谱仪控制板的研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红外光谱仪 | 第14-21页 |
| ·红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 第14-17页 |
| ·红外光的区划 | 第14-15页 |
| ·红外吸收过程 | 第15-16页 |
| ·谱区范围 | 第16页 |
|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第16页 |
| ·红外光谱的作用 | 第16-17页 |
|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第17页 |
|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第17页 |
|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 第17-19页 |
| ·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 ·色散型的特点 | 第19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19-20页 |
| ·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 ·傅里叶变换型的特点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分光器和斩光器的控制 | 第21-32页 |
| ·分光器和斩光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页 |
| ·控制方案 | 第21页 |
| ·可编程正弦波发生器—ML2036 | 第21-26页 |
| ·主要特性 | 第21-22页 |
| ·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引脚功能 | 第23-24页 |
| ·外围电路 | 第24-26页 |
| ·功率放大器芯片——OPA548 | 第26-28页 |
| ·主要特性 | 第26-27页 |
| ·应用范围 | 第27页 |
| ·典型的应用电路 | 第27-28页 |
| ·硬件接线图 | 第28页 |
| ·分光器和斩光器的控制测试 | 第28-30页 |
| ·BergerLaher 同步电机 | 第28-29页 |
| ·BODINE 同步电机 | 第29页 |
| ·电机接线图 | 第29-30页 |
| ·控制测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光楔、光栅和滤光片的控制 | 第32-45页 |
| ·光楔、光栅和滤光片的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 ·步进电机的原理 | 第32-33页 |
| ·步进电机的种类 | 第33页 |
| ·步进电机的相数 | 第33页 |
| ·步进电机控制器 | 第33-34页 |
| ·控制方案 | 第34页 |
| ·单片机—C8051F206 | 第34-37页 |
| ·性能简介 | 第34-35页 |
| ·结构框图 | 第35页 |
| ·外围电路 | 第35-37页 |
| ·SANYO 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37-40页 |
| ·SANYO 电机 | 第37-38页 |
| ·ODQ242 驱动器 | 第38-40页 |
| ·实验接线图 | 第40页 |
| ·Phlipis 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40-41页 |
| ·Berger Lahr 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软件设计 | 第45-52页 |
| ·单片机编程 | 第45-47页 |
| ·上位机程序 | 第47-51页 |
| ·程序界面 | 第47-48页 |
| ·主要编程代码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 ·总结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58页 |